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08月25日

电视“套娃”收费 智能用错了地方

□吴志明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有关部门召开治理电视“套娃”收费等问题动员部署会。会议要求年底前,开展试点工作和专项整治,聚焦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问题,让电视“套娃”收费现象得到明显改观;大力改善用户开机看电视的体验,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和IPTV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打开电视想找部电视剧或者电影放松一下,结果发现,开机要先看广告,看电视剧,需要充平台会员;小孩看动画片,还得另外充少儿会员;看电影,有时还得单独付费若干元。除了视频平台名目繁多的会员,电视自带的很多视频内容,也需开通会员才可观看……智能电视“套娃”收费、会员协议含“霸王条款”等问题日益严重。

不仅如此,不断变化的会员权益更让消费者感到被“愚弄”。事实上,智能电视“套娃” 收费已不是第一次被吐槽。早在今年2月,业内就有机构联合多家公司发出了《关于规范智能电视收费行为的倡议书》。但半年过去了,似乎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要让电视机回归最原始的观看功能,怎么就这么难呢?

究其原因,是因为智能电视背后有一条复杂的产业链,涉及不同的利益分配,这种模式是电视品牌方、内容方以及牌照方等各利益方博弈的结果。电视品牌方销售了电视机,同时与视频平台联手,打造内容平台。但各个视频平台各自都有自己的账号体系和会员系统,相互独立,各自收费,用户在不同平台观看视频内容,就需要在相应平台充值成为会员,这也就造就了“套娃式”收费。用户若想无障碍地观看绝大多数视频内容,就需要支付大笔的会员费用。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年来,随着短视频、手游等新兴娱乐方式的兴起,以及iPad、家庭投影仪等新产品的出现,智能电视的适用人群在逐年缩小。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彩电市场销售量、销售额均逐年下降,且下降幅度有扩大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视频平台到电视厂商,还在一味“套路”收割消费者,持续消耗用户的信任,让用户一步步远离电视,这无异于是在自掘坟墓。表面上看似电视厂商、视频平台在短期利益上均有所获,但长期来看,各方将在“套娃”收费乱象中一损俱损。如今,老年人成了看电视的主力军,但现在的智能电视对老年人也并不友好,复杂的界面操作加上各种付费陷阱,让老年人也叫苦不迭。长此以往,电视机终将沦为摆设。

乱象该怎么解决?答案并不难找,电视还是应该回归到以用户为中心上来。电视厂商和视频平台应该探索建立多个用户端互相兼容的电视会员体系,让多个会员管理方变成一家,用户购买一次会员就能享受多渠道的视频内容。同时各级主管部门要完善法律法规,明确不正当收费行为的界定和惩处标准,并加强监管,对存在“套娃”收费问题的平台进行惩处,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此外还应积极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为整治行动提供有效线索。电视厂商、视频平台等也应加强自律和他律,制定并遵守行业准则,规范市场行为。

总之,互联网时代,电视“套娃”收费,是“智能”用错了地方。只有各方努力协作,共同培养与用户之间的长期关系,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智能电视的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 2023-08-25 □吴志明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41357.html 1 电视“套娃”收费 智能用错了地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