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导师”带领赚大钱,“权威平台”保你稳赚不赔……天花乱坠、信誓旦旦的背后,往往是深渊的入口。近段时间来,有不少人掉入虚假投资理财陷阱,损失惨重,受害人被骗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泉州市反诈骗中心发出紧急预警,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层出不穷,手法各异,请市民高度警惕。近期,本报也持续关注网络诈骗,通过一系列报道将各种诈骗手法公之于众,以提高市民防诈意识。
天下苦诈骗久矣。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诈骗形式越发复杂,手段愈加狡猾。电影《孤注一掷》以真实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网络诈骗的全过程,让我们看到了诈骗者的狡猾和无情,也让我们看到了受害者的无助和痛苦。这部电影上映不到一个月,票房就突破30亿元,冲进影史前20,它的大获成功,也说明了这样一个现实,网络诈骗早已成为了社会的一大公害,为人们所深恶痛绝。
《孤注一掷》的热映,有助于唤醒人们的防诈意识。但也要认识到,电影能关切、警示现实,却并非现实的止“痛”良药,它所承载的东西毕竟有限。现实远比电影更加残酷,也更值得关切,近期本报曝光了诸多触目惊心的案例,无不提醒人们必须更多地对反诈投入现实关注,展开行动。
唤醒防诈意识之后,还应进一步让人民群众认清网络诈骗的真相。本报近期所曝光的诈骗案例,涉及网络赌博、虚假投资理财、招聘拐骗等,无疑能帮助公众了解网络诈骗的套路,既起到警示作用,还可以普及反诈常识。可以说,权威主流媒体与公安部门相互合作,将在全社会持续推进反诈教育,掀起全民反诈的热潮。
但面对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骗术,曝光已发生的犯罪案例,仍然远远不够。要从根源上防范网络诈骗,还需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对待网络信息。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很多人容易被各类“一夜致富”“高回报低风险”的虚假信息所诱惑,进而落入诈骗者的陷阱。本报近期曝光的虚假投资理财,就是此类典型案例,它警示人们,要理性看待网络信息,对所谓的“免费午餐”保持足够的警惕,避免为诈骗者所利用。
当然,网络诈骗之所以盛行,并不能全怪人民群众的不理性,毕竟,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专业诈骗团队、刻意包装的“美丽”骗局,以及日益更新的诈骗手法,作为个体的每一位市民无不处于劣势,往往防不胜防。因此,我们需要倡导和形成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还必须加大司法打击力度,让诈骗分子无处藏身。政府部门应积极履行职责,在个人信息保护、手机卡、银行卡限制和跨国犯罪打击等层面投入更多力度,而互联网企业应尽责审查发布的信息,同时为用户提供真实可信的服务,并在有关业务活动中对新出现的典型网络诈骗手段及时向用户作出提醒。
说到底,打击网络诈骗,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使用,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网络诈骗问题,筑牢防诈反诈的堤坝。面对日益繁多的网络诈骗,在《孤注一掷》引发广泛关注的当下,我们期待,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展开全民反诈,让网络诈骗无处遁形,让“套路”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