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24日启动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排海。
据日本朝日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24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12时)许,东京电力公司通过海底管道,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到距岸边1公里处的海中。从画面中可以看到,福岛海面呈现出两种颜色。
东电表示,已经在排污口附近开展监测,相关数据计划在日本时间8月25日下午公布。
□央视 新华 中新 环球 晚综
日本计划2023年分4次
排出3.12万吨核污染水
东京电力公司计划在每吨核污染水中加入约1200吨海水进行稀释,在确认浓度降低到所谓的“预想标准”后,正式开始核污染水排放。
按计划,2023年内总共将分4次排出3.12万吨核污染水,首批计划排出约7800吨,将从8月24日起连续排放17天。
东电和日本环境省等部门称,他们会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海域设置检测设备,一旦出现放射线数据异常、震度5弱(约为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以及海啸等情况,将暂停排放。
日本《每日新闻》预计,要把这些核污染水全部排完,预计会花费30到40年的时间。
日本国内反对声浪不断。日本多地爆发游行,民众集会反对日本政府和东电的排海计划。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称,一名茨城县的渔民表示,“(核污染水入海)明明会对当地捕鱼业造成影响,但政府在没有对我们进行任何说明的情况下就强行推进,我不能接受”。
韩方称“一种恐怖行为”
朝方称“反人类罪行”
国际社会广泛对日本此举表示强烈反对。
据韩国国际广播电台(KBS)报道,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23日就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水排放事宜表示,若排放不符合标准,韩国外交部随时准备好提起国际诉讼。
韩德洙23日出席在政府世宗办公大楼举行的记者恳谈会时表示,若有任何一种核素不符合韩方认为的浓度标准,都将要求日方立即停止排放。
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也在23日谴责日本即将进行的核污染水排放,他将日方此举称作是“一种恐怖行为”,认为该计划将会给韩国人民的健康带来巨大风险。
韩国原子能和公共卫生领域专家指出,日本这一做法将严重危害地球海洋和生态环境,既不科学也不负责。韩国市民团体“原子能安全和未来”代表、核能领域专家李丁润就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表示,这一做法不符合道德伦理,核污染水排海的科学性、安全性都未得到验证。李丁润指出,日本用于过滤核污染水中放射性物质的“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的可靠性存疑。如果该系统性能良好,则无法解释经该系统处理过的核污染水中仍然检出多种放射性物质超标。此外,核污染水处理的实施主体东京电力公司在核电安全运行方面屡有不良记录,可信度存疑。李丁润列举数据说,东电公司在运营核电站期间,与29起编造虚假检查报告的事件有关,并屡曝贿赂、误报等丑闻。
根据朝中社24日发布的朝鲜外务省声明,朝方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放表示谴责,称这是“不可饶恕的反人类罪行”,日本将对此负责。“日本应立即停止危险的放射性废水排放,这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安全和未来。”声明中写到。
俄罗斯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副代表乌斯蒂诺夫此前表示,日方在这一问题上缺乏透明度,担忧其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将影响全球生态系统。
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斐济等多个太平洋岛国也多次对福岛核污染水入海计划表示反对。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长普那明确指出,日本向太平洋排放放射性废物计划不仅是核安全问题,更事关海洋环境、渔业、民众健康以及子孙后代利益。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具有明显跨国界、跨代际影响,可能构成人为故意向海洋排放核废物的国际先例,应寻求其他处置方式。
生态环境部将及时跟踪研判
对我海洋辐射环境可能的影响
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相关负责人24日就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进行了回应。
当日,有记者提出,如何看待日本24日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我国在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方面有哪些针对性安排?
这位负责人指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2021年、2022年先后组织开展了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摸清了目前相关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的本底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管辖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总体处于历年涨落范围内。当前,生态环境部按照监控重点区域、覆盖管辖海域、掌握关键通道的思路,正在组织开展2023年度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后续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加强有关监测工作,及时跟踪研判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我海洋辐射环境可能的影响。
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将严格按照水产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国家标准,加大对海洋水产品核污染风险监测力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同时,密切关注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我国海洋渔业可能造成的危害,保护海洋渔业健康发展。
国家原子能机构就日本宣布福岛核污染水启动排海对外发声,日本政府此举严重损害国际原子能机构权威和公信力,严重损害周边国家人民健康和海洋环境权益,严重损害全球核能事业安全与发展利益。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日方应立即停止这一错误行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4日就日本政府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发表谈话,日本福岛核污染水处置是重大的核安全问题,具有跨国界影响,绝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自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以来,人为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没有先例,也没有公认的处置标准。12年前发生的福岛核事故已经造成严重灾难,向海洋释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日方不应出于一己之私,给当地民众乃至世界人民造成二次伤害。
提 醒
国内的产盐量满足需求
不建议过度囤盐
本报讯 日本于8月24日下午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我国沿海部分地区居民出现抢购食用盐现象,部分商超生活食盐卖断货。对此,多地官方部门做出回应,食用盐充足供应,呼吁市民不必恐慌,更不必效仿“囤盐”。
中国盐业协会会长表示,我们国家有严格的食品安全规定,国内的产盐量也满足需求,所以不建议效仿韩国民众囤盐的做法。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晏瑲表示,我国食用盐与韩国不同,主要来自井盐,不会涉及污染区域,居民不用过度囤盐。
我们应该遵循实际需要购买和使用食品,包括盐,合理规划消费,避免恶性囤积现象产生的不必要负面影响。 (京报)
访 谈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必然受到国际社会反对,专家——
环太平洋国家可联合对日本追责索赔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邹皓丹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核污染水排海证明了日本政府的自私和短视,其考量皆出于经济成本与党派私利,对海洋环境等方面贻害无穷,必然受到国际社会的反对。
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简称东电)的核污染水处理过程及排放计划都不够透明。
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后,130多万吨核污染水将持续排放至少30年,势必对海洋环境和以海洋为生的他国民众造成长期负面影响。
关于受影响国家能否通过法律途径阻止日本排海并向其追责,邹皓丹称,国际环境法发展到现在仅有约100年的历史,其能够规范和处理的违法范围相对有限。目前直接与海洋环境有关的国际法有1972年的《伦敦倾废公约》和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些国际法针对事后损害进行了规定。
邹皓丹指出,环太平洋国家可联合起来,共同探讨在测定损害情况的前提条件下发起诉讼、对日本追责索赔的可能性。
邹皓丹建议,环太平洋国家应各自设立监视点,长期监测海洋放射性核素浓度,积累证据,然后通过政治、法律和国际舆论等途径向日本政府追责。(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