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08月28日

饮品“破冰”

还需厘定量化标准

□江德斌

近日有消费者在某知名饮料店选购饮品时,发现饮品中冰块含量占到饮品总量的2/3,冰块含量过多导致饮用体验感变差。也有的消费者反映,部分饮品在手机点单页面的温度选项只有“冰”,有些饮料店甚至拒绝消费者提出的“去冰”饮品需求。8月2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起“破冰行动”,联手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倡议:饮品加冰需以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前提。(8月23日 《每日经济新闻》)

一杯饮品里冰块特别多,喝两三口就见底,这已经是常态化现象。消费者买一杯饮料的钱,只享受到了半杯饮料,剩下的钱都买了冰块。显然,商家掺了过量冰块,实则有缺斤少两、靠冰块多赚钱的嫌疑,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从中消协的调查情况看,餐饮经营者对冰量缺乏统一标准,即使同一品牌不同店铺对于正常冰的标准也不统一。各餐饮经营者的冰块大小、形状不同,有的饮品中冰块为扁片或中空状,因此不能简单以冰块数量来衡量加冰量。可见,饮料里的冰块占比缺乏量化标准,加多加少都没有办法精准测量,不仅商家没有标准可循,店员也是凭感觉添加,对消费者来讲则是拼运气了。

目前,饮品普遍存在冰块占比过大的情况,而饮料与冰块的成本有差异,商家这么操作,实际上等于利用冰块多赚钱,消费者享用到的饮料就少了很多。显然,此类缺斤少两的手段较为隐蔽,消费者一般不容易察觉,也因缺乏精准测量难以查证,增加了维权难度,往往只能抱怨一番。监管部门该有所行动,对加冰饮品的缺斤少两施以整治,督促商家改进制作工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因此,商家在提供加冰饮料时,应以消费者的意见为主,提供正常冰、少冰、不加冰等多种选项,让消费者自主决定,而不应设置单一选项,强制消费者购买多冰的饮料。同时,商家需要讲求诚信,公开加冰标准,诸如冰块数量、分量占比等,并有精准的测量工具和方案,供店员和消费者检验。

当前,饮品市场出现了大量全国连锁店,这些商家为了确保口感、质量一致性,采取统一配方、原料、制作工艺,那么在饮品加冰标准方面,也有能力进行研发,做到统一标准、测量。如此,在连锁店的引领下,就能逐步改变市场风气,达到加冰标准一致性,从而真正推动“破冰”,保障饮品品质和消费者权益。

--> 2023-08-28 □江德斌 饮品“破冰”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41761.html 1 还需厘定量化标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