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08月30日

中稻收成时 颗粒归仓忙

“稻+N”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稻鱼蛙共生”模式下的水稻和鱼即将迎来收成

核心提示

稻浪滚滚,又到一年中稻收成时。连日来,泉州台商投资区多家种植大户忙着收割水稻,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记者了解到,为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农户收成,促进粮食规模发展提质增效,保障粮食安全,台商区农业部门推动“稻+N”的粮食耕作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其中,今年首次推广的“胡萝卜—旱稻”轮作模式取得了成功。

□本报记者 黄雅珊 通讯员 王良金 文/图

“水稻—小番茄”轮作

提高地力收入

近日,在台商区稻香园农业有限公司位于洛阳镇陈坝村的330亩水稻基地,随着2台收割机碾过,滚滚稻浪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被卷进脱粒仓,摇身一变成为颗颗稻粒,一派收成的忙碌画面。

据悉,稻香园公司实现了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收成期间,利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每天平均可以收割50到60亩,打谷脱粒一次完成,该片基地3天就可完成收割、装运。台商区农林水和生态环境局农机部门负责人曾锦龙表示,水稻机收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与传统的手工收割相比,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大量人力,并且减少了稻谷收割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

卸下水稻“金装”,这片基地在9月份将有200亩换上“绿装”——轮作小番茄,另外100多亩因地势较低,将轮作毛豆和马铃薯。

稻香园公司负责人庄荫家介绍,此次水稻收成后,秸秆还田,代替地膜,覆在小番茄田里,起到防虫减草等作用,“轮作模式,有助于改善土壤,增加地力,增加收入。”

“旱稻—胡萝卜”轮作 提升综合效益

今年5月,泉州市台盛果蔬有限公司在洛阳镇梅岭村的60亩胡萝卜地轮种上旱稻新品种。近日,该片旱稻基地也迎来了“稻花香”。据悉,受台风“杜苏芮”的影响,旱稻产量有所减少,亩产420公斤,但也实现了预期估计的亩产400公斤以上。

台盛公司自2010年至今共流转了430亩农产品,种植的胡萝卜主要供应出口。3月胡萝卜收成后,往年均轮种玉米、西瓜和马铃薯等农产品。今年,在台商区农林水与生态环境局的号召下,台盛公司划出60亩农田试种旱稻。该公司经理李显南介绍,旱稻收成后秸秆粉碎还田利用,不仅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下茬胡萝卜耕地地力,还能减少客土的沙资源利用及化肥使用量,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据了解,在旱地实施胡萝卜与旱稻轮作技术模式还具有其他优势,如解决了菜、粮争地问题,防止耕地“非粮化”生产和季节性撂荒现象;节约水资源成效明显,每亩比常规水稻节约用水50%至60%;耕种方便,可用无人机或人工直播,利用胡萝卜种植基地原有的微喷灌设施浇水或施肥、喷药,省时省力。

台商区农林水与生态环境局农业负责人董约莲表示,随着今年首次推广的“胡萝卜—旱稻”轮作模式取得成功,明年将加大力度推广该模式,提高农业种植综合效益。

“稻—鱼—蛙”共生 实现资源共享

在洛阳镇后埔村浅水湾农业科技博览园里,台湾珮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在此首次推广的“稻—鱼—蛙”共生模式别有特色,呈现一派“稻在田中长,鱼在水中戏,蛙在稻间叫”的立体生态种养殖生动景象。近日,该片基地也迎来了水稻和鱼的收成,年底将迎来蛙的收成。

据悉,这片基地种有160亩水稻,稻田里放养着300万只黑斑蛙,与稻田水路相通的是6个养着120万条台湾软骨珍珠鱼的大水塘。台湾珮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亚聪表示,今年首次尝试,水稻因土壤条件和台风“杜苏芮”影响,亩产约250公斤—300公斤,但鱼的收成不错,保守收获5万公斤,预计收购价1公斤36元。

据介绍,在“稻—鱼—蛙”共生的模式中,蛙吃虫,能预防水稻病虫害;鱼则以稻田中的杂草和投放的饲料为食;而水稻又以蛙粪和鱼粪为肥。所以整片稻田既不用打农药,也不用施化肥,提升了稻谷质量,达到了环境友好、资源共享的效果,实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目标。

董约莲表示,随着“稻+N”模式的发展,农户将能在一块田里挣上“几份钱”,不仅弥补了传统种植业的单一性,还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收入,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注入活力。

--> 2023-08-30 中稻收成时 颗粒归仓忙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42125.html 1 “稻+N”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