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拏云 文/图)陈靖姑,民间一般称之为临水夫人,亦称顺懿夫人、顺天圣母、平天圣母、注生娘娘、通天圣母、太后元君等,是我国闽、台、浙、赣,乃至东南亚等地区民间信仰中重要的地方女神之一。在泉州民间,陈靖姑被尊为陆上“妇女儿童保护神”,一度与海神妈祖齐名。临水夫人陈靖姑是闽县(今福州)下渡人,其女神形象的形成与建构,历经千年岁月,涵盖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近年,专家们在信俗研究中发现,临水夫人信仰的广泛传播与南宋名臣、晋江人洪天锡有着重要干系。
据泉州海交馆研究员李玉昆介绍,陈靖姑相传出生于唐大历二年(767年),卒于贞元六年(790年)。她18岁时远嫁古田县刘杞为妻。据万历《古田县志》载,陈靖姑“家世巫觋”(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合称巫觋),故而“神异通幻”。陈靖姑怀孕数月时,遇上乡中大旱,她为解救百姓疾苦,“脱胎祈雨”,终祷得大雨如注。但陈靖姑也因劳累过度,仙逝于古田临水(今古田县大桥镇临水村)。乡人感其德,建庙宇奉祀。
另外,陈靖姑还有除妖斩蛇的神迹。据清人谢金銮《台湾县志》所云:“古田临水乡有白蛇洞,吐气为疫疠。一日, 有朱衣人仗剑斩蛇。语曰:‘我江南下渡陈昌女也。’言迄不见, 乃立庙于洞侧。自后灵迹甚著。”民间流传陈靖姑除了能降妖伏魔之外,最主要还在于能保婴救产,掌握着人间的“延续大计”。又传陈靖姑年少时与林纱娘、李三娘义结金兰,一起赴闾山学法,师承许旌阳真人。三姊妹得道之后,合称三奶夫人。故民间许多临水夫人庙内便同奉陈、林、李三人,称“三夫人妈宫”。不过随着民间信仰与各地乡土文化的融合,三夫人妈的指代亦出现不同,譬如泉州奇仕妈宫内奉祀的就是“陈、金、李”三夫人妈。至于这金氏为何许人,学术界迄今未有定论。
临水夫人信仰产生于福建古田县一带。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鹏鹏表示,唐贞元年间至南宋约450多年间,临水夫人信仰一直在民间传播。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朝廷为庙赐匾“顺懿”,敕封“顺懿夫人”。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仰由普通的地方民间女神,成为官方承认的神祇,并得到朝廷的高端褒封,香火炉焰日趋兴炽。之后,临水夫人庙大规模鼎建,随着人口的迁移,文化的交流,该民间信仰逐步自古田向八闽以及省外传播。在唐至五代期间,泉州未见临水夫人信仰相关记载,该信仰或于宋代传入泉州。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元朝大学士、入明为朱元璋文学侍臣的张以宁在其所撰《临水顺懿庙记》内云:“古田东去邑三十里,其地曰临州,庙曰顺懿,其神姓陈氏,肇基于唐,赐敕于宋,封顺懿夫人。英灵著于八闽,施及于朔南,事始末具宋知县洪天锡所树碑……”洪天锡是南宋泉州晋江人,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曾任古田知县,后历官至文华阁直学士,颇有政声。在担任古田知县任内,洪天锡曾倡修古田临水夫人庙并为之树碑。由于该庙是临水夫人信仰的祖庙,此举对临水夫人信仰的传播功不可没。陈鹏鹏认为,临水夫人信仰在泉州的传播、扩散,或与洪天锡有着重要干系。南宋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出现繁盛局面,人口攀升较快,在缺医少药的古代社会,陈靖姑作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女神出现,能给人们心理上带来极大抚慰。而洪天锡作为曾经的古田知县,熟悉陈靖姑的事迹,且热衷推动其信仰的传播,故由其将陈靖姑信仰介绍给家乡泉州,似是顺理成章之事。
洪天锡是南宋后期泉州名士,不仅官居高位,而且饱有学问,人品高尚。《宋史》称他“言动有准绳,居官清介,临事是非不可回折”。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亦表示,据万历《古田县志》载,洪天锡在古田任上展现出尽职、干练、刚正的作风,“民多健词,剖决如流”。主持修建顺懿庙,树碑宣扬陈靖姑,可以看做是其矫正民风、整肃法纪的施政手段之一。(相关报道见第十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