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在浙江举行的2023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主场活动现场,“2023年版标准地图”正式发布并在自然资源部主办的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上线。2023年版标准地图服务,包括系列比例尺标准地图380幅,涵盖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和专题地图。(人民网)
正确的地图,能提高人们对国家、社会、世界的认识,又是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从事各种活动的好帮手。地图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人们正确判断空间事物的彼此联系提供参考,成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有力工具。正确的地图也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体现了国家在主权上的意志和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姿态、外交立场等,代表的是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对此,必须站位更高,认清地图出版的极端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电子版地图还是纸质版地图,时常出现一些错误。“问题地图”的存在,有些出于恶意,有些则是粗心大意,无论如何都必须引起高度警觉。任何形式的“问题地图”,都违反《地图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问题地图”很容易产生误导,贻害无穷,如果涉及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内容,问题更严重。
地图事关重大,“一点都不能错”,这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唯有正确的地图,才能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图表和信息,让地图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花钱学车挨骂
驾培别太嚣张
□江德斌
许多大学生将练车视为假日“必修课”,认为这是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献给自己的“成人礼”。可当真正迈进驾校的大门,现实并非预期的“美好”:除了面对风吹日晒带来的皮肉之苦,有时还要承受一些心理打击——教练“狂风暴雨”式教学。记者采访了多位在暑假学车的大学生,当回想起教练的“毒舌”,大多数人心有余悸。一些年轻人发问:“考驾照一定要花钱挨骂吗?”(中青网)
驾培是服务行业,为消费者提供驾驶技术培训、考驾照等服务,本该遵循服务业的规则,为学员提供优质服务。然而现实中却反过来了,部分教练的教学能力、综合素养较差,习惯于“毒舌”式教学。虽然出发点是加快教学进度,希望学员能够快速掌握驾驶技能、驾考合格,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太落后,不仅破坏教学氛围,干扰学员情绪,影响正常学习进度,还可能伤害到学员的自尊心和信心,诱发矛盾冲突。
以前,学员为拿到驾照,往往忍气吞声,却也助长了教练的嚣张气焰,使得“毒舌”式教学成为行业潜规则。可如今,个性张扬的“00后”年轻人,不愿再忍受,开始采取反抗、维权等方式,对驾校进行“整顿”了。这是一个好现象,表明消费意识觉醒,学员对驾校有了更高的要求,驾培行业需要做出新的转变。
驾校应加强对教练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教练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由“拼价格”转为“拼服务”;驾校应建立完善的投诉机制,学员可及时反馈、投诉教练的不当行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驾培行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教练的不当行为依法惩处,严重者可施以行业禁入,以维护学员的合法权益。
“90后”当教授
本领面前无老少
□天 矢
8月28日,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发文披露,怀揣让世界看到“中国故事”的科研初心,青年教师高昊宇做学术、发顶刊,既是金融学“攀登者”,又是学术“领路人”,在入职人大四年后被破格晋升为教授,而他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位“90后”教授。
高昊宇之所以被破格晋升为教授,不仅与他的辛勤付出和突出的学术贡献有关,也跟高校开放各类晋升通道密切相关。中国人民大学让各类人才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每一位教职工干事有“劲头”、拼搏有“盼头”、事业有“奔头”,真正实现人才“出得来”“接得上”“撑得起”。
如今,我国高校中“90后”当教授、博导的年轻才俊逐年增多。如出生于1991年的女博士李琳是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同样出生于1991年的刘惠颖是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的特聘教授……这些“娃娃面孔”的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入职后都能很快进入角色,很有“教授范”“导师范”,这使高校科研队伍不断年轻化。
“90后”当教授,折射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进步。随着人才聘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高校依据本领而非“资历”选拔人才的趋势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乐见“90后”当教授、乐见“后浪”凭本事劈波斩浪,这预示着一批又一批年轻才俊脱颖而出,这也是“本领面前无老少”的生动体现。
本版诚挚欢迎读者来稿,来稿邮箱为:qzwbp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