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09月01日

开学式 别只想着“仪式感”

□吴志明

又是一年开学季,不少市民的朋友圈又被各种各样的开学仪式“刷屏”。近日,一位宝妈在社交平台发帖呼吁整治“开学仪式感”乱象,引发了很多人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吐槽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开学仪式感”。笔者认为,开学仪式内容远比形式更重要。

开学需不需要仪式感?需要,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开学确实需要一些仪式感,这些仪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激励其以更积极的状态开启新的学习阶段,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大家更加熟悉和亲近。特别是对初次踏入校园的新生来说,满满的仪式感会让他们对新的校园产生认同,进而帮助他们更快融入新环境,其意义非同一般。

那么,开学仪式为什么令一些老师和家长有了怨言?它渐渐被异化成一种形式主义,成为老师和家长的负担:桌子上放着“心想事成”的橙子、“平平安安”的苹果、“聪明伶俐”的大葱;从老师手中领取“越来越棒”的棒棒糖;穿过拱门、敲击准备好的鼓,寓意“一鸣惊人”;校长打扮成神仙爷爷站在门口迎接学生……背后则是老师和家长的疲于奔命:购买气球彩带、装饰教室、分发零食……开学工作千头万绪,收心是第一要务,而当孩子置身于这样的场景:课桌上堆满水果、零食,旁边是五颜六色、花里胡哨的装饰,又怎么能收心呢?

可见,好的开学仪式应该把握好度。首先,不能让老师和家长大动干戈。一个活动,从组织策划,到购买道具等物品,再到现场布置,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刚开学,老师手头工作很多,在快节奏的当下,家长们同样经不起“折腾”。其次,不要花费过多的费用。众所周知,购买仪式的“道具”基本是通过班费开支的,分摊到每个孩子身上虽然数额不会太大,但这些装饰用品用完一次就丢弃,既浪费钱又污染环境。再者,不能过于花里胡哨。仪式感是为了表达感情,强化时间和事件的意义,仪式感是为内容服务的,而非为了形式而形式。

开学伊始,我们所营造的仪式感是为了让孩子调整心态,尽快进入新学期的学习节奏中。因此,“开学仪式感”要指向立德树人,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让孩子既开心又能收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学仪式内容远比形式更重要。其实仪式感可以很简单:一间干净整洁的教室、一摞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一群面目一新的小伙伴,不就是很好的“开学仪式感”吗?讲一个故事、看一部电影、上一堂安全教育课,不也是很好的“开学仪式感”吗?同学们分配好任务,共同打扫教室,然后搬书、发新书、写名字,整理抽屉,那种把教室打扫得一干二净的成就感,那种拿到书迫不及待翻开的新鲜感,不也是很好的“开学仪式感”吗?通过组织集体拍照、交换礼物、跟孩子谈谈新学期计划等活动,来表达对新学期的祝福和期待,不也是很好的“开学仪式感”吗?只要认真去做,这些看上去简单朴实的行为,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样能让孩子感受到:假期结束了,新学期到来了,我要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整治“开学仪式感”,不能只是家长大声疾呼,教育部门、学校也应该加以引导规范,比如旗帜鲜明地向老师和家长们表明态度,确定基本的原则,不搞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媒体也可以多报道一些简约而有意义的开学仪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 2023-09-01 □吴志明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42587.html 1 开学式 别只想着“仪式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