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日,广东肇庆市怀集中学的小卖部因其高昂的拍卖价格引发关注。面积150平方米的小卖部,评估价385560元,挂牌价385560元,最终以5年9430560元的价格被租了出去。一所中学的小卖部,招租竞拍拍出年租金超过180万元的天价,颠覆了很多人的想象。校园小卖部缘何屡屡拍出“天价”?争议何在?
本期嘉宾:付彪、木须虫、王桂霞
应回归服务属性
□付彪(自由撰稿人)
看似不起眼的小卖部,之所以竞拍出如此惊人的天价,主要是校园里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有很强的垄断性;同时,每天都有稳定的客流量,8300多名学生和632名教职工都需要校内供应,其消费能力不可小觑。经营者如果按纯粹的市场化经营,不需任何促销,其年收入足以让校外一些中小型超市望尘莫及。
事实上,校园小卖部天价竞拍不是孤例:广西南宁一中学小卖部曾拍出年租金173万元,广东茂名一中学小卖部年租金130万元起拍,湖南邵阳一中学小卖部抢拍到手价320万元……这说明,校园小卖部的回报率,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针对网友们对于小卖部拍出“天价”的疑问和关切,怀集中学相关工作人员回应,小卖部的拍卖公开透明,没有任何不正当行为。“我们是按照市场规律来定价的,没有强制或者诱导学生消费。我们也会定期检查小卖部的商品质量和价格,并且听取师生们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中小学能否设置小卖部问题,2019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出台文件,要求中小学和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和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2021年6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印发《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明确要求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今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春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重申了上述规定要求。
当然,这不是对校园小卖部“一刀切”式的禁止。个别学校确实需要设置小卖部,应当依法取得许可,且必须坚持回归服务师生的基本属性,相关监管也应跟上。唯有这样,才能使校园小卖部真正为学校教育教学、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提供服务保障。
不能一“拍”了之
□木须虫(公务员)
从公开的资料来看,该中学的学生超过8300人,而学校只此一家小卖部,足见其潜在的消费规模必然不小,所拍出的天价租金,也在意料之中。同时,招租竞拍公开透明,交由市场充分博弈,有利保证学校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也有助于杜绝小卖部出租过程中暗箱操作的利益输送,从学校资产资源管理的角度而言,竞拍亦是优中之选。
当然,学校小卖部与普通的商业资源有所不同,不具开放性,因而缺乏充分竞争性,换言之,小卖部的租金值钱,与学生因学校封闭形成的“定向消费”有很大的关联,如果这样的封闭只是反映在空间距离上,学生不愿意舍近求远,外出消费,或许这是一种正常的优势,但是一旦学校的管理过分强调封闭,严格限制学生外出,甚至限制学生在外的消费,就会反过来“绑架”学生,帮助学校小卖部实现变相垄断。
竞拍通过价格博弈实现校园收益的最大化,也会将小卖部经营的利润空间压缩到极致,其经营压力必然会转嫁给学生,并对垄断表现出更强烈的诉求。如此,竞拍就可能成为助长垄断的推手。
可见,学校小卖部竞拍是一柄双刃剑,价格不是越高越好,学校不能一“拍”了之,教育部门、市场监管机构也不能作壁上观,而要避免扭曲的出租价格反过来影响了学生的消费权利。
监管不能缺席
□王桂霞(职员)
一个月约15万元租金,每天约5000元,要想赚回来,经营压力不小。当然了,竞拍者早就算过这笔账,才愿出如此“天价”。
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此前有报道称,学校消费很集中,一些商品销量可观,一家学校小卖部的火腿肠销量甚至比一家大超市的还要多。矿泉水、饮料和一些食品销量很大,成本则很低,“利润有四五成”。文具、饭盒、被服之类利润率也挺高。垄断经营加上高毛利,成为学校小卖部的赚钱法宝,自然会吸引一批商家竞拍,在激烈的角逐下,拍出“天价”也就不奇怪了。
大众所担心的是:小卖部的生意源自于师生,为了赚钱,商家可能将普通商品卖出高价,或者售卖劣质高利商品。
因此,对于学校小卖部,监管万万不可缺席。校园小卖部应坚持“非必要不设置”的规定,如若存在校园小卖部,应强化监管,禁止其售卖假冒伪劣、违法违规商品,并且,校园小卖部商品价格应与校外平价。各地学校应逐步开放,让师生可以在校外消费,通过市场自由竞争,来消除学校小卖部垄断经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