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09月01日

生如璞玉 怀才抱器

□易予婷

斜阳洒落,昏黄的巷道,一道鸟儿振翅声划破寂静。我依旧放缓脚步,路过那扇半开的斑驳朱门,婶婶支了把藤椅在院子里打盹。屋内灯光透过窗子斜射出来,于石板地上勾勒出一道沉默的影子。

那是老许,我们都叫他“桃核许”,因为他喜欢雕桃核,一雕就是几十年。婶婶告诉我们,老许从十六岁开始学雕桃核,那时他还是“小许”,跟着他的父亲在院子里忙活,将满地的桃核煮了晒,晒了又洗。父亲雕刻的时候,老许就坐在一旁慢慢学,两个人都寡言,房间里只有沙沙的刀具磨锉声。

日子一天天过去。后来,灯光下的两道身影变成了一道,“桃核许”的称号落到了老许头上。他痴迷于桃核雕刻,看似每天都是重复着同样的工序,但每天对他来说都是新的,每道工序对他来说也是新的。因为,这是用一双肉手一刀一刀刻出来的,入木三分,刀刀见功夫,刀刀见心血。

我曾无数次路过老许家院门,看他与朝暮为伴,锉磨刀具,低眉专注雕刻的身影;也曾看过他家中架上妥帖摆放着的数个栩栩如生、莹润光滑的核雕,可谓“眉目喜怒悉具,皆成于方寸小核”。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街边修理器物的皮匠、小时候剧院里的木偶师傅、家中总是“滋啦”作响的老木匠……他们照老法子工作、老法子生活,飞逝的时间一旦踏进他们的空间就化成了时间的“滴答滴答”,每分每秒都有了印记,让你发现有些东西不会被岁月的尘埃遮盖——那是匠心精神。

从古至今,那抹清隽沉默的身影,连同无数坚守传统热爱的人们,以心、手、眼为一,与无言的器物交流,在记忆的重复里成长,一生一念,一念一人,择一事,终一生。

曾经广为流行的核雕艺术,如今仍有一群人,在原地默默坚守。作品有“心”,有创作者的虔诚。若想“匠心精神”熠熠生辉,靠的不仅仅是“守”和“破”的相辅相成,更须蕴含以“心”养技的洗尽铅华的赤诚。

时代瞬息万变,若想不被时代抛之脑后,还需打破一味囿于封闭式的坚持,与时代接轨,以创新永铸匠心精神。昔有北宋毕昇为提高印刷效率,百般尝试中创造出流传世界的“活字印刷术”,今有“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经过数载努力研发出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的半自动整形专用刀具“立平刀”。创新是时代长盛不衰的奥秘,只有将匠心融于创新,坚持以创新为导向,才能抵御住时代洪流,历久弥新。

大国崛起,一砖一瓦工匠造;家道兴旺,一带一脉匠心传。在国家高速发展的今天,匠心精神格外重要,也难能可贵。匠心并非大师的殊荣,它是对每一个像老许这样默默坚守的劳动者朴实的表彰。作为时代新一批接力起跑选手,我们不仅要接准这一棒,更应跑好这一棒,专注于当下,执着于理想,而后应棒而接,迎风奔跑。唯有将“匠心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砥砺前行,我们才能打磨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杰作。

(作者系华侨大学文学院2023级学生)

--> 2023-09-01 □易予婷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42593.html 1 生如璞玉 怀才抱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