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影票价的不断上涨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观众们的质疑与讨论不断。一家人花几百元观赏一场电影,在享受电影文化的同时,也不免感叹“电影票价为何这么贵”?(8月30日北京青年网)
《消失的她》《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孤注一掷》,随着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上映,一线城市票价明显较贵。继2022年冲上50元大关后,2023年一线城市平均票价达到51.9元,二三四线城市近两年则涨至40元以上。有关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2023年暑期档总票房超177亿元,打破中国影史暑期档最高票房纪录,但关于电影票价的吐槽也不绝于耳。
今年暑假确实是一个不平常的暑假,多部新电影上映,尽管所有影院都有不能出售100%座位的要求,但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基本都出现了众多场次电影票早早售罄的情况,而各地都存在着今年暑假电影票虚高的问题。按理,暑假应该给学生和学生家长一定的优惠,毕竟播放电影不只是为了追求丰厚的利润,而是应该传播文化,丰富学生的暑期文化生活。一家子六七个人,一起去看一场电影要五六百元,这种虚高的票价,表面看是市场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垄断行为。
电影票价虚高,也说明影院建设和配置不合理。像一些小县城,票价超百元,暴露出了影院建设和投资方面的不足。一座小县城,电影院也就只有两三家,已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影院以市场调节为由,把电影票拉抬得高高的,也就不奇怪了。“昂贵的电影票价”显然已不符合市场规律,更与党和政府提出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不符。抬高电影票价,确实让电影院增加了收入,但这不符合基层普通民众的需求。
“昂贵的电影票价”也让人们看到了许多城市文化设施的不足。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电影院等文化设施的建设,让民众看电影不再难、不再贵。另外,政府物价部门也应该对那些电影院票价进行适当限制,实行政府指导价,规定电影票价格的最高上涨幅度,设置涨价“天花板”,让更多的普通百姓能走进电影院。
现在很多地方搞“文化扶贫”,有的地方将一些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大众开放,有的组织电影放映队,深入到社区等免费放映,有的组织文艺团体深入基层免费演出。很多地方坚持文化要“送”更要“种”的理念,文化活动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多向基层和农村延伸,向纵深发展,那才是文化部门应该做的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