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09月04日

老人入馆 门槛设限

□本期主持:周培尧

据媒体报道,日前70岁以上老人在兰州部分体育场馆被设“限入门槛”,不允许单独进入,且必须要有1名成年人全程陪同才行。一些市民认为这一做法有违全民健身宗旨,但也有人认为这项举措意在保护老人,合情合理。您认为呢?

涉嫌歧视  实有不妥

@汪老师:老龄化是全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老年人的正常需求理应得到重视,体育场馆设“限入门槛”显然不妥。随着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向提高生活品质以及健身保健等多元转变,有关部门应围绕老年群体构建更完善、更有温度的消费生态。因此,体育场馆应通过适老化改造来解决老人的安全问题,而不是设置“限入门槛”将老人拒之于门外。

@兵:70岁以上老人也有自主权利和自我保护能力,年龄不应成为评判标准。体育运动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限制他们的入馆权利是对其享受健康生活的剥夺,既不合法也不合理。体育场馆如果担心老年人锻炼出现意外,应该加强场馆的适老化改造,而不是将责任简单地转嫁给老年人。

@活力的试试啊:体育场馆给老人设“限入门槛”是不妥当的。第一,老人的儿女不是都能够陪着老人去健身,特别是在外地工作的子女。第二,健身会出意外的也不只是老年人,如此规定有些“一刀切”。因此,与其简单粗暴地设“限入门槛”,不如多动脑子想想怎么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好服务工作和安全防范,这样才是化解矛盾的根本之策。

用心良苦 不必苛责

@泥河牧歌:兰州部分体育场馆给70岁以上老人设“限入门槛”,可谓是用心良苦。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体育场馆进行高强度的体育活动,难免会出意外,体育场馆不许其单独进入,这项举措合情合理。至少在老人发生不适或意外时,有亲属和知其身体状况者在场,便于施救和厘清责任,这不是限制而是保护。

@针未尖:体育场馆经营者对老年人群持有顾虑,需要换位思考。比如有人建议老年人买健身保险,但不是职业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只是偶尔运动一下的老年人,保险意识能有多强呢?有人建议对体育场所进行适老化改造,但体育场所只针对小部分用户进行改造会提高场馆的运营成本,不切实际。设置“限入门槛”看似强人所难,实则是无奈之举,不必苛责。

@豫-张全林:70岁以上老人身体机能开始衰退,进入体育场馆锻炼发生危险的概率较大,要求有其他成年人陪同,实则是一种关爱。这与一些旅行社组织70岁以上老人出游时,要求提供健康证明、家属签署免责协议,或者需要年轻亲属陪同的道理是一样的,主要是基于老年人的安全考虑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对此需理性看待,不宜遇事就怼。

多措并举 实现双赢

@河北白帆:老年人有健身需求,体育场馆要降低经营风险,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关键。作为老年人要体谅体育场馆的苦衷,尽可能少参加或不参加危险系数较大的健身项目,以保证自身的人身安全;作为体育场馆要加强管理,多设置适合老年人参加的健身项目,并鼓励老年人参加意外保险,以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相信,只要彼此包容,相互理解,就能实现双赢。

@吴桂莲: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是包容的、有同理心的,对老年人的健身需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不妨修订完善相关法规条款,明确责任划分,同时倡导保险企业适时开发老年消费者健身安全险产品等,切实打消经营者的顾虑。当然,经营者自身也不妨从引导老年人配合场馆签订告知书等细节入手,通过开辟老年人专用健身区域等举措细化服务,以最大限度降低老年消费者发生意外的概率。

@琮琤:要真正消除老人健身的“限入门槛”,体育场馆可以考虑制定一些安全措施和规定,例如增加监护人员或提供专门的老年人锻炼场地等,以平衡安全和老年人健身需求之间的关系。此外,政府、社会组织以及相关机构也应该加强对老年人健身的宣传和指导,提高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管理和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加强社区的健身设施建设和服务支持,为老年人体育锻炼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下期话题

日前,合肥市教育局明确各项开学准备,提醒各校设立“暑假作业缓交期”,允许开学两周内补交作业,严禁在开学前两周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考查。有人对此表示赞同,认为此举体现教育的人性化关怀,可以缓解学生的开学焦虑,但也有人表示反对,认为这是对学生懈怠状态的放纵。下期茶座,邀您聊聊“暑假作业可缓交”这个话题,您可在“温陵茶座”新浪微博留言,也可加入QQ群299935398参与讨论。

--> 2023-09-04 □本期主持:周培尧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42942.html 1 老人入馆 门槛设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