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丹桂飘香的秋日里,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徜徉于古诗词中,感念师恩,无比诗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无题》,是最为人所知的赞美老师的诗句。它本是两情相悦的情侣诉说相思的情诗,后来引申为歌颂老师的伟大,赞美老师犹如春蚕在吐丝,引领着一个个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又犹如燃烧的红烛,照耀着每一个孩子从无知走向文明。世界著名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幼时因为一场疾病失去了听觉和视觉,生活陷入一片混沌,是她的恩师莎莉文为她带来了“光明的火种”,陪伴了她整整50年。试想,如果没有莎莉文这位守望者的献身,海伦·凯勒怎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句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这本是赞美春雨的诗篇,后人赋予了它新的寓意,用来形容教师如春风化雨,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和渊博的学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贾平凹在回忆自己的老师陈寅恪时说道:“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寅恪师这种学风,影响了我的一生。”由此可见,一位好的老师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的《蜂》写蜜蜂采集百花,酿成蜂蜜,为人辛苦,给人甜蜜。细思之下,老师与蜜蜂何其相似,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又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就像蜜蜂整日穿梭于百花丛中,一生专注于为他人酿造甜蜜,无怨无悔。这种精神,令人敬仰。著名教育家孔子一生历经坎坷,然而他毅然决然地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不仅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还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遂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先师”。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的《新竹》,写出了新长出来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有老枝干为它遮风挡雨,寓意新生力量的成长需要得到老一辈的积极扶持与关爱。在我心里,那老的枝干便是老师的化身。没有老竹的支持、鼓励、关怀和引导,就没有新竹的成长、进步、发展与壮大。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深感青年时代王维克先生的知遇之恩,所以对后辈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青年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成为数学界的一段佳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写自己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我们老师不也是如此吗?是老师,教会我们闯荡世界的本事;是老师,教育我们坦荡做人的道理。哪怕离开学校再久,无论身处何处,老师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教诲,都能为我们指点迷津,排除前路荆棘。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于教师节来临之际,流连于藏在古诗词里的师恩,更加感念师恩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