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许文龙)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近年来,由于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等常见于老年人的慢性病,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年轻人身上,“老年病”患者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
今年6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最新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3.3亿人,其中脑卒中1300万人,冠心病1139万人,心力衰竭890万人,高血压2.45亿人。令人揪心的是,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老年病”有向年轻人蔓延的趋势,其中又以高血压较为突出,18岁至35岁年龄段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多。
1991年—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结果显示,监测地区学龄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从8.5%上升至19.2%,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占2/3以上,其患病率从6.2%上升至14.1%。我国医学类期刊《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22年发布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深圳市某区17所小学一年级部分班级约2900名儿童中,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23.6%、11.8%。
2021年,天津市对7.2万名幼儿园大班儿童和9.1万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发现,幼儿园大班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1.1%,血压异常检出率14.4%,血脂异常检出率为7.4%,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为1.5%;小学二年级学生肥胖检出率为21.4%,血压异常检出率15.3%,血脂异常检出率为13.5%,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为2.4%。
“老年病”缘何开始“盯”上年轻人,甚至是儿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二区主任、主任医师王耀国认为,除了遗传因素外,很多年轻患者确诊“老年病”,是被不良生活方式所“催化”。比如不吃早餐,三餐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嗜烟酗酒;长期熬夜,生活作息紊乱;长时间久坐,缺乏合理的运动锻炼;长期精神紧张,情绪焦虑等……这些行为都会严重透支健康,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提高患病的风险。
除此之外,许多年轻人缺乏疾病常识,对“老年病”知晓率低、检查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想当然地认为年轻就不容易生病,就算生病也是小病,挺一挺就过去,很少会主动去做体检,或到医院就医诊疗,从而延误了治疗的良机,最终把小病生生拖成了“老年病”,再来追悔莫及,为时已晚。
王耀国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似突然发生的疾病,往往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有些年轻人明明已确诊患上“老年病”,仍不积极接受治疗,最终很可能演变成危急重症,直接威胁生命安全。像高血压患者如果长期不控制血压,轻则发展成为冠心病、高血压肾病等,重则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等重症,如果送医不及时就会因此送命。
泉州市第一医院临床营养部主任、消化内科副主任黄奕森建议,年轻人如果要避免患上“老年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从生活小细节做起,比如保持三餐规律,营养搭配均衡;注意劳逸结合,晚上尽量不要熬夜;尽量戒烟限酒,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同时提高疾病防控意识,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一旦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治疗。
(相关报道见第十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