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09月08日

金砖国家2024年起由5国扩员到11国,新增的沙特、埃及、伊朗等国与泉州商贸文化交流古已有之

金砖国家“新面孔” 泉州千年“老朋友”

2008年,“海上交通与伊斯兰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泉州举行。

2008年1月,“伊朗文化特展”在泉州海交馆展出。

2008年11月,泉州海交馆“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专题陈列对外开放。参观陈列馆过程中,埃及驻华大使马哈茂德发现了他们哈通家族的先人墓碑石刻。

2014年,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中外嘉宾莅临泉州海交馆,参观“伊斯兰文化陈列馆”和“品味藏品 对话文明—伊斯兰国家捐赠品展”。

▲2023年5月25日上午,泉州至中东航线首航仪式在泉州港石狮石湖作业区举行。“星源”轮装载着石材、童鞋、卫浴、机械设备等泉州货物,等待启航前往中东迪拜杰贝阿里港。(李荣鑫 摄)

2018年9月13日—11月23日,“华夏瑰宝”展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国家博物馆展出。

2005年11月,“中国文化周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文化节—沙特”在沙特文化中心举行。

2014年,“品味藏品 对话文明—伊斯兰国家捐赠品展”在泉州海交馆伊斯兰文化陈列馆展出。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特别记者会日前举行,会议宣布,邀请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正式成为金砖大家庭成员,成员身份将于2024年1月1日生效。

金砖国家扩员引发广泛关注。事实上,金砖大家庭多位新成员,与泉州已是千年“老朋友”。回望历史,泉州与沙特、埃及、伊朗等中东国家的友好往来历史悠久,唐代伊斯兰教传入泉州,其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而来的阿拉伯、波斯(伊朗的前身)商人已为数不少,到了宋元时期,这个被称为“刺桐”的东方大港,更成了他们在远东最大的商业枢纽和聚居地。传承友谊、面向未来,泉州与中东国家续写“海丝情缘”,在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等方面,谱写“金砖合作”新篇章。

中世纪阿拉伯、波斯人来泉 留下大量伊斯兰文化遗存

千年前,刺桐绚烂的泉州城,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因有着繁荣的海外贸易,泉州迎来众多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商人和信奉摩尼教的波斯商人,时人统称为“蕃商”“蕃客”。无数蕃商来到泉州、定居泉州,在这座城市留下建筑、墓葬、碑刻等众多伊斯兰文化史迹。

位于晋江华表山南麓的草庵,摩尼光佛造像雕刻于庵内正面崖壁上。“草庵被誉为‘世界上现存最完好的摩尼教遗址之一’,是研究泉州与古代波斯海上交通极为珍贵的实物依据。”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介绍,作为宋元泉州摩尼教传播的重要见证,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

走进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这里有200多方伊斯兰教石刻,大部分为清真寺建筑石刻和穆斯林墓葬石刻;位于泉州涂门街的清净寺,是波斯、阿拉伯等地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早、具有西亚伊斯兰教寺院特征的清真寺;位于泉州东郊灵山南麓的伊斯兰教圣墓,是宋元时期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在泉州活动的历史见证……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副馆长陈颖艳介绍,宋元时期的泉州是个闻名遐迩的国际大都会,这个被称为“刺桐”的东方大港,成了阿拉伯、波斯商人在远东最大的商业枢纽和聚居地,他们在这里自由地经商、传教和生活。他们有的与当地汉人通婚,建立家庭,繁衍后代;有的从事海外贸易,成为富甲巨商;有的当上朝廷高官,成为一方权贵。阿拉伯人、波斯人在泉州有自己的侨民区,叫“蕃坊”,有自己的学校,叫“蕃学”,在郊外还有他们的公墓区,最盛时在城内外建有六、七座清真寺,人数之多,于此可见。“正是这种历史原因,使泉州拥有全国最丰富的伊斯兰文化遗存。”陈颖艳表示。

居住泉州的使臣 曾奉元廷之命出使波斯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泉州与中东国家的交流交往绵延不绝。古时的泉州人征风逐浪,随着航线来到波斯、阿拉伯地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技术,成为民心相通的传播者、人文交流的促进者。

中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著作《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武干市(似今泉州永春,一说尤溪)以大规模制糖业著名,后来在互相交流中,埃及人对中国制糖技术的提高作出了贡献,他们也可能把在福建习得的冰糖制造方法带回自己的国家。

陈颖艳介绍,泉州是元代中外政治联系和文化交流的枢纽。元大德年间,居住泉州的使臣,曾奉元廷之命出使位于今天伊朗南部的忽鲁谟斯。据悉,1953年,泉州南校场发现一块元代奉使波斯使者的墓碑,专家们发现,墓碑讲述的是一位奉使火鲁没思的使者的经历。碑中描述了赴大元进贡宝货的权臣,受元朝皇帝的圣恩赏赐,后又为元廷委派出使火鲁没思,并带回合赞汗特赐的“七宝货物”,呈献给元廷,外交使命完成后,“回归泉州本家居住”。其中的“火鲁没思”即忽鲁谟斯,是今天位于阿曼湾和波斯湾之间、霍尔木兹海峡以北的滨海地区。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泉州晋江陈埭人丁拱辰出国谋生,在途经波斯和阿拉伯地区时,他留心考察,回国后写成《演炮图说》。著作问世后,丁拱辰又在其他科学家帮助下三易其稿,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新辑录《演炮图说辑要》出版。这本军事巨著,对各种炮式、火药和轮船、战舰的制法和运用详加说明,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介绍西方军械技术的专著。

不论是墓碑、石刻,还是诸多史料,都说明了泉州作为古代中国航海文明的遗产地,为推动古代中国与中东国家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通作出贡献。

沙特阿拉伯助力泉州建馆 中伊合拍片讲述泉州传奇

泉州曾是阿拉伯人、波斯人贸易和生活的重要港口城市,他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下,泉州与中东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从未间断。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正是这样的一个重要舞台。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丝”考察团出席海交馆新馆落成和开馆仪式,并参观了新馆丰富而珍贵的藏品,来宾惊叹古刺桐港海外交通的辉煌历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因海交馆收藏有宋元时期侨居泉州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的大量珍贵文物,为此建立一个专门的陈列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时任馆长的王连茂曾向前来参观的6国驻华大使提出这一设想,得到大使们的热烈响应。1999年阿曼国王首先捐资20万美元,沙特国王随后捐资30万美元,摩洛哥政府也捐助10万迪拉姆。2001年,“泉州伊斯兰文化陈列馆”在海交馆馆区内举行奠基仪式,16个相关国家的驻华大使、官员参加了仪式。同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认为建立这样一个陈列馆很有意义,并决定所缺资金由省市两级政府共同承担。2002年,“泉州伊斯兰文化陈列馆”正式动工,两年后建成,几乎所有的伊斯兰国家驻华大使都应邀出席落成仪式。陈列馆的建设,演变成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现代交流的一段佳话。

陈颖艳介绍,因为中阿源远流长的交流史,在与阿拉伯地区的对外交流中,文化部多次将“海丝泉州”作为境外展览的重要内容。其中,2005年,由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文化周活动中,以“海丝泉州”为主题,泉州海交馆的珍贵馆藏文物,在沙特阿拉伯展出。

2018年2月,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拉伯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共同举办“海上丝绸之路:迎接中国和中东”圆桌会议。会议期间,泉州海交馆承办了《远方的故乡:10至14世纪阿拉伯侨民在中国》文化展,推进了泉州与阿拉伯国家丝路沿线城市的人文交流,展示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历史联系与文明对话。

时间轴拉回今年3月底。由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等主办的“寻访海丝印记 读懂中华文明”国际人文交流活动之“行走福建”参访团来到泉州,伊朗声像组织驻北京代表处的穆罕默德·哈勒格威尔迪表示:“宋元时期的泉州,是一个经济贸易文化中心,与伊朗贸易往来紧密,希望在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当中,泉州能继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4月底,中国和伊朗合拍的纪录片《伊路向东》之《海丝起点——泉州》在伊朗国家电视台和央视频APP等平台播出,伊朗观看人次上亿。《伊路向东》是中伊两国主流媒体深化合作的一项突破性举措,节目讲述了伊朗和泉州交往千年之谜,是伊朗人民了解真实中国的一个窗口。

续写海丝情缘

谱写“金砖合作”新篇

乘势“一带一路”建设,泉州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往来日趋紧密。

“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带回了珍贵的陶瓷和丝绸;千百年后,我追寻他们的足迹来到这里生活、经商,泉州是我的第二故乡。”埃及商人亨利定居泉州石狮已有5年,他在石狮、厦门等地设立公司,从事服装和辅料行业,客户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亨利相反,泉州南安的小罗目前暂居伊朗,他主要从事的是石材生意。小罗说,今年5月25日,泉州开通首条中东外贸集装箱航线,开启“丝路海运”港口航运物流新征程,“这条航线可以辐射中东各主要国家,进一步推动了泉州与中东地区的贸易往来,更多‘泉州制造’也将沿着‘丝路海运’走向世界!”

据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泉州主动融入,加快推进“海丝”先行区建设,“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奔赴,着力推动政策沟通、贸易畅通、平台融通、文化相通,不断拓展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新空间,推动泉商泉企抱团设立海外经贸合作区,布局建设“海外仓”,加快推动泉州企业全面“出海”,全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

据泉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泉州制造”纺织品、服装、鞋类、工程机械、石材、陶瓷等商品热销中东地区,中东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品和石材也较好地满足泉州能源和原材料需求。2022年,泉州与阿联酋进出口值达56.5亿元;2023年一季度,泉州对沙特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较稳定,泉州对沙特进出口94.5亿元,增长7.6%。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好风凭借力”,展望未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从5国扩员至11国后,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泉州与金砖国家合作“天时、地利、人和皆备”,更将乘长风破万里浪,驶向宽广无垠的新“蓝海”,开启金砖国家高质量合作新篇章。□本社记者 张沼婢 张素萍

新闻背景

金砖扩员大事记

2006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国外长举行首次会晤,开启金砖国家合作序幕,因为这4个国家英文首字母组成的“BRIC”一词,其发音与英文的“砖块”非常相似,所以被称为“金砖四国”。

为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金砖国家间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2010年12月,4国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正式吸收南非加入机制,“金砖四国”也因此改称为“金砖国家”。

今年8月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特别记者会宣布,邀请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正式成为金砖大家庭成员。从最初的4个成员国到不断发展壮大,金砖扩员进程充分彰显了金砖合作机制的生命力、吸引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价值。 (张素萍 张沼婢/辑)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泉州海交馆提供)

--> 2023-09-08 金砖国家2024年起由5国扩员到11国,新增的沙特、埃及、伊朗等国与泉州商贸文化交流古已有之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43662.html 1 金砖国家“新面孔” 泉州千年“老朋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