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逢家里包饺子,我总是“头号粉丝”,喜欢静静地站在桌边端详着妈妈包饺子。我很好奇,为什么白白的、松散的面粉,加了点水,再经过三百六十度无规则无死角揉搓后,能变成像橡皮泥一样,可以随意捏玩的面团,还能变成美味可口的“盘中餐”。
“旁观得来总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妈妈总鼓励我动手,在一次次观摩、试手、失败、再试手后,暑假里的一天,我终于掌握了包饺子的要诀。
那天,我模仿着妈妈的动作,先将面团揉成了面棍,然后用刀把面棍切成了一个个小面坨;我用掌心将小面坨轻轻一按,小面坨被压成了小面墩;用左手的指尖拎着小面墩的一角,右手拿起擀面杖在小面墩上来回旋转,碾压着,小面墩顷刻间变成了一个圆形的小面饼。
我拿出妈妈事先调制好的肉馅,有模有样地操作起来。我将饺子皮铺在掌心,舀了勺肉馅均匀地摆放在饺子皮的中心。接着,小心翼翼地把饺子皮对折,将肉馅包裹于其中,然后用手指一点一点地逐步按压着饺子皮的瓣儿,不一会儿,一个成型的“小白鹅”便跃然呈现于掌间。
一个、两个、三个……我乐此不疲,直到可爱的“小白鹅”摆满一整盘。
我穿上围裙,架起汤锅,点燃灶火,将“小白鹅”赶入水中。快活的“小白鹅”们,开始时潜入水底,不一会儿又淘气地浮出水面,翻滚起来。看着“小白鹅”们的颜色逐渐从米白变成了象牙白,形态越发可爱,样子也越发令人垂涎,我便迫不及待地将它们打捞“上岸”。
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满足感更是溢于言表。也许,这就是幸福的感觉。
(作者系泉州市晋光小学东海校区六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