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回宿舍睡觉去。”父亲高八度的声音在深夜长廊回荡得特别雄浑悠长,余音袅袅。酷暑半夜,老人家不容易,守着高三年的小子,督修教导,不遗余力,堪比当年对我们兄妹的严厉。
父亲这年代的老师有共同的特点:严厉、古板、善良、原则性极强。一如《老师好》里的苗宛秋。我的父亲和叔父都是老师,对老师这个职业,我从小耳濡目染。小时候的玩具是粉笔,游戏是当小老师,长大后做老师也不意外。我的父辈们都只是普通的老师,没有惊天动地的豪举,也没有惊世绝伦的才华。立身靠的是一个小知识分子的清气,怀揣的是一份职业良知的信仰。
父亲热爱自己的工作。母亲经常说,他哪天没去学校就失魂落魄的。退休后,返聘成为暑期高三临时班主任。早些年,他教书以严厉出名,曾经的学生说起他,余威犹存。早读读书声音一定要大,否则要挨手板,作业字迹要端正,潦草会被撕掉、重做。后来,他从事行政工作,查课巡课,旧教学楼没有电梯,几十个班级,从一楼到六楼,一间一间巡视过去,即便是快退休的时候,他也丝毫不肯懈怠,随性偷懒的年轻教师既尊敬又怕他,有他在,不敢随意迟到拖堂。
我的叔父是高中英语老师,他的学生遇到我会说:“遇到龚老师,是我们一生的幸运”。记得有位同乡的大姐,家境贫寒,读书不易,她说:“人生最困境的时候,我都会去找龚老师”。学业落榜,家庭纠结,她都向叔父诉说求助。父辈们的善良好像是天性里的因子,这不仅仅是职业操守,而是与生俱来的品性,不求回报不求名气。我很少听到父辈们谈起自己的丰功伟绩,他们的事迹,多数是从他们的同事和学生那里听来的。
我眼里的他们,是慈爱严格的长辈,我的成长路上,有他们鞭策的影子;也是踏实上进的长辈,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父亲热爱书法,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叔父从来就没有停下英语学习的脚步。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安顿好自己的精神生活,人生才有自由和充实感。
教师这份职业,我总觉得有些清苦,也常哀叹辛劳。父辈们关心我的健康,更多的时候告诫我:“善以待人,才能善待自己”。世人们赞誉老师扛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沉甸甸的责任。我的父辈们都是普通平凡的老师,用平凡的身份去承担一份大责任,靠的就是天性中的善良和责任感。
父亲在近古稀之龄,还在做一群少年的精神导师,少年们虽然敬畏他,但还是亲切地叫他“龚老头”。早出晚归,充实乐呵,不知老之已至。叔父怡孙弄乐,极少公开露面。同学聚会时,却总听人提起他;春节时,总能碰上他的学生,他们相谈甚欢,相互的坦诚常令我羡慕不已。
童话《一千零一夜》中有一盏阿拉丁神灯,传说中谁拥有这盏神灯,它可以帮你拥有幸福。我想,我的父辈们内心里亮着一盏神灯,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后辈们。
(作者系晋江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