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怎么才能睡个好觉”成为很多都市人在深夜发出的灵魂拷问。有数据显示,30.9%的人入睡需要30分钟以上,0.9%的人需要药物助眠才能入睡。国人的平均睡眠仅有6.92小时,深度睡眠的比例也只有28%。
有问题就有市场需求,“睡眠经济”由此诞生。在家居行业,生产一款能够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又能对睡眠进行监控的智能床垫,也成为床垫发展的一大趋势。
智能床赋能“新”睡眠
长久以来,“入睡困难、持续浅眠、做梦多”是国民睡眠的三大主要困扰。“点香薰,来一段鸟叫声、流水声的柔和音乐,偶尔吃一粒褪黑素,这样才能入睡快。”这是“资深失眠者”小雅的助眠方法。如今,不少年轻人和小雅一样,需要借助工具来助眠。
睡眠障碍搅动着睡眠市场,应需而来的产品和服务也在不断扩张。如今,躺在床垫上,可以享受“微按摩”,缓解疲惫;如果睡眠打鼾,床垫可微微抬高床头,调整睡姿,呼吸更加顺畅;床垫时刻关注入睡者的呼吸、心率以及深睡时长,形成一份睡眠数据报告……像这样的睡眠场景早已不是新鲜事。
作为全球智能睡眠领域的领头羊,早在2011年,舒达便推出智能床品牌舒达iComfort;作为中国床垫第一股,喜临门很早也开始了在智能床垫领域的布局,于2014年9月在上海发布全球首个智能床垫健康睡眠系统,成为智能睡眠行业的引路者,并在2020年推出搭载Smart Wave护脊深睡系统的智能床垫Smart 1,正式开启“智能深睡”;梦百合家居旗下睡眠科技品牌MLILY梦百合,也专注于睡眠健康。通过不断的研发与测试,MLILY梦百合于2012年推出了可以帮助人进入深度睡眠的0压绵……
在巨大的市场潜力下,伴随着智能技术成熟,智能睡眠需求正在被加速激活,吸引了众多领军寝具品牌以及一众创新科技品牌的重兵布局,智能床垫行业的发展也愈发清晰。0压床垫、空气弹簧、记忆床垫等智能床垫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赋能熟悉的床头场景科技化转型,让各种智能睡眠场景走进现实。
行业未来前景可观
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中国睡眠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已从2616.3亿元增长至3778.6亿元,增长44.42%,2030年有望突破万亿元。而智能睡眠作为睡眠经济体中最具增长确定性的创新赛道,市场规模将很快逼近千亿元规模。
尤其是今年以来,家居行业不断迎来政策利好消息。此前发布的《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创新培育智能消费方面,支持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智能睡眠、智能康养等家居产品研发。”
业内人士认为,根据国内睡眠产业发展现状,智能睡眠行业或已迎来爆发期,智能床垫的市场想像空间将十分巨大。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十年来,美国智能床的市场需求成倍增长,目前年需求量达到400万台,但美国仅有3亿消费者人群,中国十几亿消费群体非常庞大,尽管智能睡眠行业在中国仍处于发展初期,但未来的需求量非常可观。
未来,在人口老年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和消费升级,以及技术不断完善、智能家居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智能床垫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保持增长。事实上,从一些电商平台过往的“成绩单”来看,智能床垫行业这一“潜力股”已崭露头角。
据京东《2022年睡眠消费报告》显示,2021年智能床垫的销售量同比增长2.4倍。2022上半年,京东智能床垫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10%。2022年前五个月,淘宝天猫上智能床垫销售额同比增长高达721.4%。对比而言,已经很少有其他家居品类,能够交出如此漂亮的增长成绩单。
业内人士表示,智能睡眠作为床垫行业新兴赛道,吸引了众多资本入局,但不同玩家的涌入也提供了行业乱象滋生的土壤。因此,智能睡眠行业亟待树立标杆企业,引导整个市场的规范发展,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助力消费者实现“高质量睡眠”自由。
(李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