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勇
一场雨过后,空气中夹杂着一股腥臭的泥土气息,有点呛人,地上的热气瞬间消失了,气温降了点,不再那么燥热。晚饭后,突然从远处的高楼下传来一阵青蛙的叫声,一开始以为是自己的幻觉,城里哪来的青蛙?走到阳台打开窗户,侧耳细听。没错,这就是小时候熟悉的蛙叫声,从不远处传来,清脆响亮还富有节奏感。
附近到处是高楼大厦,连个池塘都没有了,更别说公园了,可这青蛙是从哪来的呢?难道水泥地里也有青蛙的居所?我有点纳闷,心里有一股到楼下去看个究竟的冲动。又转念一想,这蛙声已经确定它们在“水泥森林”里有了自己的家,还是不去打扰它们,我就在这静静欣赏它们的演出吧。
入夜,马路上的人来车往渐渐少了,可青蛙的叫声依然那么响亮,甚至越叫越有劲,仿佛它们承包了夜的专场演出,在富有节奏的蛙叫声中,我的思绪也回到了童年的小山村。
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夏日之后,每当夜幕低垂,星星点点的灯火闪耀,整个村庄都被一种特殊的声音包围着——那就是青蛙的歌声,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那时,乡下的田地到处充满了绿意和生机。稻田里,一棵棵翠绿的水稻苗儿,在微风中晃动着轻盈的身姿。农民伯伯们辛勤劳作着,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而稻田旁边的小溪中,一群调皮的青蛙趁着夜幕降临,开始了它们欢乐的演出。
小伙伴们总是躲在稻草堆后面,静静地观察着这些可爱的生物。眼睛里闪耀着好奇和惊喜,偷偷接近它们,听它们低沉而有节奏的鸣叫,仿佛来自深山里的传说,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一种对话,让整个夜晚充满生机和活力。
田地里到处都有青蛙,天上有各种各样的飞鸟。我有时还会和小伙伴们一起捉青蛙、捉小鸟。放学后,几个小伙伴就拿着自制的钓竿去地里钓青蛙。工具很简单,一根一米多一点的细竹竿,一端系上一条粗一点的缝衣线,几个人先到田地里用手抓一只青蛙,再把它的腿切下来,每人拿一只青蛙腿,绑在线的另一端,就可当作钓饵了,连金属钩都不用。有了钓竿,还要一个装“战利品”的袋子,一般用铁丝扎个圆圈,再套一个装化肥的塑料袋,开口处和铁圈扎紧,化肥袋还得洗干净,要不青蛙放下去没多久就会被化肥的气味熏死了。
傍晚来到地瓜园、菜园、稻田、水沟边,到处都是青蛙。只要把钓饵从植物叶子的缝隙中轻轻放下去,不一会儿,马上就会有青蛙咬饵,然后轻轻地提起钓竿,放到袋子里,轻轻一抖,青蛙就掉到袋子里了,马上就可以继续放钓。不一会儿,就可以钓到好几十只青蛙,这些青蛙一般都成了家里小鸡小鸭的美食,偶尔我也会拿几只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
童年的我们,没有电视、手机、网络,但每一天都过得开心快乐、无忧无虑。时光流逝,我离开家乡,来到了繁华的城市,这里给了我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机遇,但也失去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虽然离家多年,但对家乡的眷恋从未改变。每当窗外传来蛙声的时候,我的内心都会泛起一丝温暖和感动,那是对乡村生活和故乡情怀的一种寄托。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不要忘记故乡的美丽和淳朴,故乡的那片土地永远是心灵的归宿。
窗外的蛙声又起,突然想起有一段时间没有回家了,是该找个时间回家看看,家乡的青蛙还在吗?它们的叫声是否依旧清脆悦耳,还有调皮的小孩子在玩钓青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