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气燥、日夜温差大,环境中细菌与病毒增殖迅速,对于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的婴幼儿来说,病原体侵袭后易导致婴幼儿腹泻,而其中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轮状病毒。日前,泉州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相比成人,2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被轮状病毒感染,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孩子的手卫生。
□本报记者张沼婢 通讯员张燕红
轮状病毒以“粪——口”途径传播
轮状病毒感染是临床上引起2岁以内小宝宝胃肠炎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轮状病毒腹泻在秋冬季高发,全年都有流行,常见于每年10月中下旬至次年的2月份。
轮状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病率甚高,几乎每个人都感染过轮状病毒。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轮状病毒的宝宝(成人也可能感染,成人症状一般较轻微)的排泄物(或呕吐物)里有大量轮状病毒,如果吃的、喝的、用的被带有病毒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污染了,轮状病毒就会直接或间接传染给其他人。
感染后预防脱水是关键
患病的宝宝最初出现呕吐,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多伴发热,严重时出现大便量多、水多、次数多而小便量少的临床特征。
被感染的宝宝症状一般不会太严重,适当补液,可以不药而愈。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自然病程约为一周,少数可长达两周以上,一般预后良好,但腹泻(呕吐)严重时要及时就医,以防宝宝因脱水严重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尤其是小于1岁的宝宝。少数小宝宝感染轮状病毒后还会并发心肌炎、惊厥和肺炎等,也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就医。
此外,除了胃肠道症状,轮状病毒还会有一些肠外表现,虽然出现概率小,但一旦出现,临床症状会比较重,可以引起比较严重的心悸,也会有肝脏损伤,严重的轮状病毒还会引起惊厥。因为一旦肠道病毒感染后,特别在高热情况下,人体一些抽筋的阈值会下降,这时儿童就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或有肠道病毒进入中枢,引起病毒性脑炎,家长务必高度重视。
接种疫苗要趁早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最有效的措施;
宝宝及宝妈宝爸们(包括宝宝的看护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注意手卫生,不用脏手触摸口、眼、鼻和食物等,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归来要先洗净手再去护理孩子;
宝宝们的食具(奶瓶、碗、勺等)使用前需清洗干净,衣被、玩具等要勤换洗;被轮状病毒污染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通过高温、消毒剂或阳光曝晒等多种方式消毒;
居家要注意通风,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婴幼儿日常应保证合理进食、均衡营养,睡眠时间充足,为实现正常的生长发育,增强机体抵抗力及预防肠道传染病做足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的有效手段,该疫苗为非免疫规划疫苗,家长可根据需要自费接种,疫苗接种方式为口服,接种对象为2月龄—3岁婴幼儿,每年应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