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梨子,九月的楂,十月的栗子笑哈哈。”金秋时节,正是时令干果栗子(板栗)上市的季节。巷子中飘出栗子的香味儿,随时诱惑着人们的味觉,获得不少人的芳心。
栗作为“五果”之一,其营养丰富,味道甘甜,为历代医家所赞誉。孙思邈《千金翼方》里概括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老中医王智明认为,栗子性味甘、温,入脾、胃经,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腰、活血止血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反胃、泄泻,肾虚引起的腰膝无力,小儿筋骨不健等。栗子还有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作用,老年人常吃栗子,可起到防老抗衰、益寿延年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栗子具有抗菌、消炎、抗凝血、升高白细胞的生物活性,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黄酮苷类及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可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病症,是一种抗衰老、延年益寿的珍贵果品。
栗子的作用千千万,但是要学会正确的食用方法。红枣和栗子强强联手,都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补肾益气,补气血,补肾养神。板栗也能够治疗一些因为脾胃虚寒而导致的腹泻,长期服用板栗和粳米熬制的板栗粥,消化不良也可以得到缓解。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10个栗子相当于一小碗米饭的热量,如果是糖炒栗子,渗入了少量糖分和油脂,热量会更高。建议每天吃7—8颗。吃栗子的最佳时间在两餐之间,吃栗子饱腹感强,可以在两餐之间作为减肥餐。如果将其作为零食,可在正餐时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量。□本报记者 张沼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