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艺术则是文化的一个分支。艺术是对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达,而文化则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信仰、生活方式和习俗的集合。如果把文化比作一个国家,那艺术就是这个国家里的一个小镇。通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和认识一个文化或社会的内涵和外在特征。艺术作品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风格上都深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如今许多人谈起艺术时,都绕不开如何传承与创新的话题。其实对许多艺术家来说,能做好传承已十分不易。比如我们现在写诗很难去超越李白、杜甫,写书法很难超越王羲之、颜真卿,但通过不断地模仿、临摹,可以做到无限接近他们的水平,这就已经很好了。如果在这一过程中能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与个性,那已经超越许多人,可以称得上创新。
艺术是自由的产物,是对人文的创造。艺术家对艺术的热爱一定是要发自内心,有感而发的创作才是创造真正的艺术。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艺术家的创作是装模作样、无病呻吟。在我看来,艺术家更应该在意内心的感受,而不是其他人会怎么评价,能不能包容。因为艺术往往是超前的,许多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在当时鲜有人懂得欣赏,反而是去世之后才逐渐被人发现,成为传世之作。
在艺术生涯创作中,许多艺术家时常感觉遇到瓶颈,想要突破自我却无从下手,其实这都十分正常。艺术家寻求自我突破并非易事,艺术生涯常会有一个巅峰期,过了巅峰期创作可能会停滞不前,甚至开始慢慢走下坡路,有时甚至发觉创作出来的作品不如十年前。因此,在我看来,艺术家不要去苛求每件作品都比之前有进步或创新,顺其自然的状态是最好的。
泉州是一座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城市,这里曾经是东方第一大港,道教、佛教、基督教等多元宗教在这里融合得非常好。这也从侧面证明,当时的泉州有多受欢迎。我来泉州参加在德化举办的“瓷圣何朝宗与陶瓷艺术国际研讨会”。作为“瓷圣”,何朝宗创作的作品登峰造极,是德化白瓷的巅峰和标杆,至今仍无人能超越。
那么在当下或是未来某个时间,这里会不会再出现一个能与何朝宗比肩或是超越他的人?我的答案是一定会。但是这个人什么时候会出现,谁都预测不了。这种天才的艺术家是可遇不可求的,没办法通过教育去培养,很多时候艺术是没有定式的。
□本期执行:本报记者 许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