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许文龙 通讯员张志欣)“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健康。”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9月20日是第35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关爱老年口腔, 乐享健康生活”。
“年老体弱,一身基础疾病”,这是许多老年人生活的写照。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老年病作斗争,却常常忽略了另一个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危害身体健康的疾病——口腔疾病。研究表明,口腔疾病不仅影响正常的咀嚼、吞咽、发音和外观等,还会影响全身健康,增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呼吸道感染等慢性病的风险。
当前,世界人口正在快速地老龄化,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了10亿人,预计2030年将增至14亿人,2050年将达到21亿人。而中国人口也在快速步入老龄化,2019年,中国有2.5亿名老年人,65岁以上人口为1.76亿人, 预计到204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4.02亿人,占总人口数的28%。
“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对于长寿有着重大意义。”泉州市口腔医学会会长、泉州市第一医院口腔科主任苏江凌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一项口腔健康指标:80岁人的嘴里至少还有20颗健康的牙齿,被称作“8020”。只要平时多关注口腔卫生,使用正确的方式刷牙护牙,少吃对牙齿有刺激性的食物,减少细菌滋生,大部分人都能做到“8020”。
然而,当前,我国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并不乐观。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率不足15%,其中65—74岁的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仅为9.3%,龋齿患病率高达98%,牙齿缺失率86.1%,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2.6%,牙石检出率为90.3%,附着丧失检出率为74.2%,未做过缺牙修复治疗的老年人达36.8%。
泉州市牙医师协会会长、泉州优尔特口腔连锁机构院长王炳贤指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经济水平、是否吸烟等是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结构、生理功能逐渐出现老化、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口腔组织修复能力减弱,加之骨骼中钙质流失较多,其发生龋齿、牙周炎的概率倍增。
许多老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老掉牙”“牙疼不是病”等情况是自然现象,不需要去医院检查、处理,缺乏相关口腔健康知识;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通常较差、行动力迟缓,未能做到有效刷牙,餐后口腔清洁不到位,常存在食物嵌塞、滞留,使口腔细菌积累形成牙菌斑,从而增加龋病的易感性;烟草中的有害成分会导致牙龈萎缩、口腔黏膜纤维化,从而导致牙周疾病,严重者甚至诱发癌变。
苏江凌建议,老年人要提高口腔保健意识,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最好每半年到正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口腔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出现龋齿、牙周疾病、口腔黏膜疾病、缺失牙等问题时,要积极进行修复、治疗,尽可能地恢复口腔的基本功能。(相关报道见第十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