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有效地激发市民群众的家园“主人翁”意识,提高爱护环境卫生意识,连日来,晋江在开展“洁净家园行动”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月活动中,采取一系列比拼行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推动“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共创最美家园。
村民代表当“评委”
评选“最美卫生庭院”
近日,晋江磁灶镇岭畔村村民吴灿龙家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人手一张考评表,仔细查看他家房前屋后的庭院卫生。
当天,岭畔村“最美卫生庭院”评比活动进入实地考评阶段。磁灶镇以“镇村联动”请来村民代表当“评委”,对参评家庭的庭院卫生情况进行打分。
磁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最美卫生庭院”是岭畔村创新推出的一项环卫治理举措。由镇村干部、网格员、村民代表组成考评组,实地走访参评对象家庭,并根据参评对象家庭庭院卫生情况、美化情况、开放情况、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经过考评组实地走访,岭畔村首批12户“最美卫生庭院”产生,12户家庭获颁星级“最美卫生庭院”荣誉牌并获得环境整治经费奖励。
“这个活动得到广大村民积极响应,初评以网格为单位,筛选出实地考评对象32户。”岭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顺金介绍说,村里策划开展此次活动是想借考评促提升,持续打造美丽乡村创建氛围,进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环卫治理新格局。
据悉,“最美卫生庭院”评比活动是岭畔村继开展“卫生先进家庭(店铺)”评选活动后,针对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又一次探索实践,今后还将不定期开展。
当前,围绕全村环境整治提升,岭畔村借力“磁灶窑文化”“乡愁文化”,全力打造一条富有文化内涵的沿溪景观带。
朋友圈晒卫生
争创美丽庭院
“人人争创美丽庭院,打造闽南谢氏名村!”近日,晋江磁灶镇洋尾村策划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吸引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大家一边自发清理门前屋后卫生死角、扮靓小家,一边通过微信朋友圈晒图参加活动,只要齐集50个赞,就有机会被选上村里的“美丽庭院”。
“听说管好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就能领到村里的奖励,这样的好事当然不能错过了。”洋尾村民谢素华笑着说。
磁灶镇洋尾村有常住人口5000多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村里每年在环境卫生方面的投入需要几十万元。近年来,村里人居环境改善了不少,但部分村民的环卫意识仍旧比较淡薄。为了改变这个困境,今年9月1日洋尾村推出了“人人争创美丽庭院、打造闽南谢氏名村”活动。房主连续6个月内发布3次以上朋友圈,每个月限发1次,且每次集赞数超过50个,庭院盆栽数量不少于20个的民房,就具备参选资格。
“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目的在于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同时借助群众力量持续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共同建设美丽洋尾,打造闽南谢氏名村。”洋尾村驻村第一书记王键涛介绍说,“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是洋尾村针对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一次创新实践,更是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的一次探索。活动要求村民自觉做好家园清洁,再通过微信朋友圈晒图点赞,最终由村干部、老年协会成员、网格员、村民代表等实地核实,以月为单位进行考评,只要切实做到庭院干净整洁即可领取当月村里发放的奖励品。
“为鼓励村民在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庭院美化,我们还以半年为周期,推出星级庭院评比,获评星级庭院的村民,还将获得荣誉门牌和额外的奖励品。”王键涛说,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需要全村上下的共同参与,洋尾村现有村民1252户、房屋1664栋,村里已经做足准备,希望让付出努力的村民都有收获。
据悉,洋尾村“美丽庭院”评选活动的考评及每月奖励品分发依托网格开展,以活动为支点激发群众共同整治人居环境的同时,还将融入日常网格服务,让群众进一步知晓网格的划分及作用,为后续进一步做好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当前,洋尾村第一批已经有100户参与评选,村里希望全体村民行动起来,让每栋房子都成为美丽庭院的参评对象。
送出小小垃圾桶
共筑大大宜居梦
近日,在磁灶镇官田村,为进一步做好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村委会采购了一批垃圾桶分发到每家每户,一同发出的还有一份“洁净家园行动”倡议书。
官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碧山介绍说,此次村里发放的垃圾桶共有1100个,发放对象包括全村村民,以及村庄内沿街商铺、企业、出租屋等。
“别看这小小的垃圾桶不起眼,它承载的可是全村的宜居梦。”村民陈美钰说,家家户户门前摆放着村里发放的垃圾桶,就像一个“警钟”,时刻提醒着“厝边”要为美化家园尽心出力。
陈碧山说,发放垃圾桶只是一种形式,除了可以为群众处理生活垃圾提供便利外,关键还能借此引导群众自觉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共同营造美好家园。
今年以来,官田村以网格为单位,常态化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不少垃圾死角、脏乱空地经过整治提升,已变身景观带或群众的休闲地。如何巩固好现有成效并进一步提升,成了村里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重点。
“宜居环境不能只靠村干部,更需要全村上下齐心协力。”陈碧山表示,向全村村民发放垃圾桶和倡议书,是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新起点。接下来,村里将根据村情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垃圾不落地”及“门前三包”实施方案,进一步引导全体村民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努力实现全村共同的宜居梦。
(通讯员赖自煌 林晓燕 记者黄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