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谢谢!”拿到某镇政府的120万元赔偿款,市民阿福(化名)感谢法官公平公正处理案件,“纠纷实质性解决,我们也宽心了。”
近年来,泉州法院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行政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等各方资源,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快速高效疏导解决、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
□本报记者 黄墩良 通讯员 林美燕 翁伯明
矛盾中找出平衡点
多年争议一朝化解
10多年前,因A镇新镇区一期改造建设,阿福的父亲阿斌(化名)的房屋被征收。A镇政府与阿斌签订了《承诺书》,约定A镇政府应安置给阿斌店面一间、套房一套。
后来,到选房时,上述《承诺书》约定的套房及店面均被选完,导致《承诺书》未能实际履行。2016年,阿斌过世。此后,阿福等亲人因该《承诺书》约定的事项无法落实,与A镇政府闹得很不愉快,并在数年内,与该镇政府打了多场官司。
为了尽快实质性妥善化解行政矛盾纠纷,避免双方诉累,该案承办法官多次前往现场及周边地区,考察了解其他可安置房源、店面的位置、面积、朝向、价格等情况,结合阿斌的家庭实际情况,提出在其他地段产权置换和评估同地段房源价值确定赔偿金额两种调解方案。经与双方当事人反复沟通协调,最终双方确认通过评估同地段相同面积、朝向的房源市场价值作为赔偿金额的参考依据。最后,双方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由A镇政府支付给四原告赔偿款120万元;四原告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双方就案涉《承诺书》涉及事项纠纷就此了结,不得再向对方主张任何权利。协议签订之后,阿福当场向法官致谢,表示多年的诉求终于得到圆满解决,并保证不再就案涉《承诺书》有关事项进行反映等。目前,A镇政府已按约支付了全部赔偿款。
市中院行政审判庭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312件,办案质效名列全省前茅。
联动职能部门
护航重点项目建设
市中院在审理三起涉拆迁协议纠纷案件中,发现同一项目的众多拆迁户虽取得安置地,但一直未落实建房用地审批手续,导致房屋无法办证。
市中院会同洛江法院,主动靠前协调,多次向镇、村及村民代表了解情况,听取各方意见,弄清问题症结后,协调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征迁遗留问题,满足群众合理诉求。
“在一些重点项目中,涉征迁行政争议牵涉面广、敏感性强,是项目建设的‘堵点’和社会矛盾的‘易燃点’。”市中院行政审判庭相关负责人说,泉州法院充分发挥“依法和谐征迁司法服务法官工作室”职能,与地方征迁部门紧密协调对接,提供有针对性的司法服务。如,市中院行政审判分管院领导多次带领行政庭领导干警主动靠前深入安溪白濑水库等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建设一线,针对项目司法需求提供精准有效的法律指导意见。各基层法院依托在各个重点项目指挥部设立的“法官工作室”,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法律服务。2022年,全市法院共为12个重点项目提供司法服务,对涉重点项目案件开辟绿色诉讼通道,实行统一登记、动态监管、快审快结,赋能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此外,市中院针对征收拆迁涉及的法律问题这一突出领域,编制印发《重点项目征迁流程指引》和《泉州法院征收拆迁典型案例》,并向全市行政机关分送,从源头上规范行政行为,减少矛盾纠纷产生。
市政府作出专门部署
推动负责人出庭应诉
日前,鲤城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原告某制造公司诉被告某城市管理局行政处罚一案,被告某城市管理局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并组织10余名执法人员旁听庭审。
“局长出庭应诉,并能向法庭阐述处罚的事实和法律依据,说明他们对纠纷高度重视,而不是敷衍塞责。”在这起案件中,原告看到部门负责人自己出庭应诉,出乎意料之余,表示满意。
据悉,市中院特别专注于优化我市的行政诉讼败诉率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两项指标,在市人大的有力推动下,该事项被提上政府党组会议程,市政府主要领导就两项指标的优化作出专门部署。各行政机关也予以高度重视,该指标被纳入营商环境及绩效考评范围。经多方努力,负责人出庭率得到明显改善,提高近30个百分点,部分区县(部门)负责人出庭率达到百分百。
“从负责人出庭应诉与败诉率综合分析,可看出负责人出庭率较高的地区其败诉率也较低,说明对行政诉讼较为重视的地区其行政执法状况相应也较为良好,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开展较好,相应败诉率也得到优化。”市中院行政审判分管院领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