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沼婢 通讯员何品)最近,家住鲤城区的小云(化名)反复发烧,以为自己是因为气温变化而感冒,去医院却被查出了肺结核。市疾控中心提醒,新学期已经开始,学子们生活与读书空间门窗紧闭,空气流通不佳,往往给结核病的发病、流行带来可乘之机。反复感冒需警惕肺结核可能。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午后发热、夜间盗汗、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月经不调等症状。
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急性的呼吸道症状,时间持续一周左右,肺结核的诊断基于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因为两周往往提示这是一个慢性的感染,这时要进行相关检查辅助诊断。其次是发热,肺结核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有低热症状,且表现为午后低热,即患者在午后体温升高达到一个波峰,之后会有下降,但是感冒患者的发热往往是超过38℃的高热,发热时间点不确定或不固定,而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对于绝大多数健康的人群来说,感染结核杆菌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的风险非常低,无需过度担心,感染了结核杆菌,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的风险低于10%,所以感染后,未必需要马上进行抗结核治疗。
如何预防结核病?
第一,接种卡介苗。目前,我国新生儿注射的第一针疫苗就是卡介苗,这可以让新生儿获得针对结核杆菌的免疫能力,降低重症结核病的发病率。
第二,发现症状及时治疗。如果出现咳嗽、咳痰超过两周,特别是出现血痰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治愈。
第三,健康人群要主动做好防护。在结核病传播的高风险环境中,比如去医院就诊、接触疑似肺结核患者时,要主动佩戴口罩。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适量运动,保证营养,不随地吐痰,室内要经常开窗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