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泉州发展最大的优势和特色。近年来,泉州通过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行动、畅通中小微企业信贷对接渠道、拓宽信贷抵质押物范围、开拓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等措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今年8月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非国有控股企业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4717.00亿元,同比增长18.93%;较年初增加605.66亿元,同比多增334.60亿元;全市民营上市公司累计达112家,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用好用足政策工具
精准滴灌民营经济
健全“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政策体系,泉州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设立总规模100亿元技术创新基金,为民营企业技术改造提供低成本、高效率融资支持。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在“助保贷”“科创贷”基础上新增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提高企业应急保障周转基金规模至15亿元,已累计帮助9547家企业转续贷1691.77亿元。用好用足省“纾困贷”“争产争效贷”等政策性优惠贷款,争取超320亿元贷款落地泉州,占全省三分之一,为企业节省成本3.2亿元。
创新“再贷款+”多维模式,组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工作专班,支持民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技术改造等。1—8月,全市累计投放再贷款再贴现209.4亿元,同比增长25.8%;累计发放符合专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领域的碳减排贷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贷款、设备更新改造贷款25亿元。
开展重点领域专项行动
信贷投放提速扩面
聚焦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难,泉州接续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首贷深耕、首贷扩面等系列行动,全市累计新增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户1.3万户、金额314.77亿元。首贷工作经验做法被福建省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小组作为普惠金融第四批可复制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
开展科技金融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向专精特新企业等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差异化金融产品,支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助推新兴产业培育和产业绿色转型。截至8月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166.42亿元,同比增长41.27%;绿色融资余额588.78亿元,同比增长61.14%。
此外,泉州打造“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品牌,组建若干支金融服务小分队,组织百名行长(经理)进万企。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金融信息联络员与党建指导员四级双向互派机制,总人数超3000名,服务企业超万家。107个“党建+”邻里中心金融服务点多点开花,首创金融服务红色矩阵实现结对共建、精准服务。累计举办融资对接会超百场,服务企业1015家,累计授信267.43亿元。 (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