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乖乖地坐下听课吗?”“别人家的孩子都会背好几首古诗了!”……新学期伊始,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家庭中,不适应的不仅有孩子,还有家长。不少家长进入了“焦虑阶段”,他们总担心孩子初入学校不适应,怕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欺负,怕孩子不认真听讲。
担心孩子 无法安心工作
“上课不会中途跑出教室吧?”校门口,家住鲤城区幸福街口的王女士忧心忡忡地说,前几天,她与朋友聚餐,当听到身边才上大班的孩子能绘声绘色读起随身携带的绘本故事时,她有些抓狂:“别人家的孩子已遥遥领先,我家孩子能追得上吗?”
开学初,女儿才刚上小班的吴女士经常通过监控视频观察孩子在园表现,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哭,就给老师打电话说哄孩子的方法;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喝水,而自家孩子没喝水,又给老师打电话。除了吴女士,孩子的爷爷、奶奶也守在各自的电脑前,通过监控视频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只要看不到孩子的身影,就会联系老师。
许女士也因为儿子开学焦虑了很长一段时间。王女士的儿子今年刚升入初中,因担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开学前她天天给儿子上“思想政治课”。开学后,她为了解儿子上课时的表现,不仅询问老师,还询问儿子的同学。许女士经常因为担心孩子而无法安心工作。
过度关注不利于孩子成长
“上学的是孩子,不少家长却比孩子还紧张。家长担心的事情,孩子完全能够表达清楚,孩子远比家长想象的坚强,家长的过度关注不利于孩子顺利入学。”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校长郑志清表示,家长的过度关注其实对孩子融入新集体反倒不利,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没有主见、以自我为中心。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体验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学会控制自己,让自己的内心逐渐强大。
在泉州市晋光小学心理老师林艺娟看来,家长们也需要调整心态,适应孩子慢慢独立的过渡期,从孩子入学的那一天开始,学会放手。她说:“家长要信任孩子的适应能力,相信孩子可以在摸索中适应小学生活。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学生们优良品德、锻炼他们独立自主能力的大好机会。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避免焦虑情绪传递,多与孩子沟通交流,通过画画等方式让孩子多表达自己的感受。家长要对孩子有信心,要学会调整心态,用平和的心态帮助孩子学会独立和坚强。”
郑志清建议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多鼓励孩子主动交新朋友,关注自己孩子独特的优势。二、不要把自己未能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试图弥补自己的遗憾。三、要对子女有足够耐心。她强调:“所有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家长不要替孩子做了,譬如起床闹钟叫醒、穿衣、背书包、收拾书包、自己准备学习用具等。通过一件件小事,逐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孩子的自立能力提高,有助于生活和学习多方面的提升。”
林艺娟也建议家长要多花些时间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孩子积极参加班级、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她说:“放手并不等于‘大撒手’,家长在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规则意识,也可以多给孩子一些肢体语言,如拥抱等,提供心理支持。”此外,家长也要注重自我关怀,可以给自己找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去做,避免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本报记者 陈森森/文 学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