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早又是,中秋佳节。
伴月色清幽,彳亍于湖畔,连晚风都沁着甜香。一地月色一徐风,一人独望一湖秋,向中秋芳菲处漫溯。
行至北溪桃香湖,静谧萦绕住我。
小荷们,几处密密匝匝,几处稀疏寂寥,都静默着悬着影儿。温婉的垂柳,任清风摇动枝叶,亦幽雅地伫立着。岸上的灯火,在水里迷离成褶皱,缥缈而灵动。
唯有一月高悬空。倚柱翘首,我望着这自古以来便蕴含着千百情愫的月。
“我歌月徘徊”,它曾陪着李白举觞独酌,让诗仙的孤独愁肠得以安放,也让无数文人墨客潇洒面对失意,从容间报之以歌。“明月来相照”,它曾伴着王维幽篁抚琴,让诗佛的情怀于清幽杳渺中漾动,也让无数后人拾起他的静默如初,安之若素。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易安的思夫情深亦被牵引,当彼此想念却无法相见时,共望一轮圆月抚去了这份悱恻缠绵。“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它见证了苏轼兄弟的悲欢离合,而如今,它呼唤家家欢聚,从未缺席……
中秋佳节,它不愿人们孤单。可此般空旷的天穹,只有它一个。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芒,也没有谁围着它转。残残缺缺,只为十五月圆。
望着明月,我的心荡开一江秋水。若万物皆有情,它不会寂寞吗?诗人寄孤独之悲情于其,可它的孤单又能寄怀何处呢?我们又何尝想过它的悲情呢?
也许,它在不幸中学会了慈悲,在寂寞中学会了宽容。中秋,它让自己圆满——圆世间的团聚,满万物的温情。它映着他们,婉约柔和,沉默不语。即使,它的寂寞无法倾诉,也无人关注……
华夏大地上绵长深情的想念,中华世代的如月皎洁的情怀,也正是在它的辉映下,听到了幸福的回响。
而当我行至桃溪人工湖,却是另一番闹热景致。
动感的广场舞乐相互交织,诙谐可掬。五彩的喷泉此起彼伏,时如山岚婉约,时若精灵跳动,穿梭成灵动的经纬线。
月色弥漫,笼于江畔,朦胧中竟显欢腾。一个孩子忙着吹泡泡,一边咯咯笑着,一边甩动着小手四处拍打,其他小伙伴追逐着那一颗颗灵动的晶莹,欢声灵动。
望着轻盈透明,梦幻般翩跹的泡泡,记忆的涟漪倏然荡开。
垂髫之年,喜与伙伴们在圆月下吹泡泡,最终彼此发丝上都有五颜六色的晶莹。奶奶在月光下摇着蒲扇,膝上的猫按捺不住对泡泡的好奇。时间仿佛敛声屏息,不忍惊扰我们的明眸笑颜。
月光倏然变得祥和,柔柔缓缓,洒下遍地斑驳陆离。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我愿再多驻足一会,让童年的团聚与眼前的欢喜在心间流淌漫延。
清幽的月色,满满地落了一地。
徘徊于湖畔的我,望静幽,读寂寞,叙旧事,忆深情……将中秋芳华与永生欢喜,一一拾起。
(作者系永春一中高三年蔡尚思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