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城市放宽了出租车司机从业年龄。据10月起施行的浙江《湖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该市申请办理客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的年龄限制,从60周岁延长至不超过65周岁。而此前,杭州、成都、深圳、青岛、昆明、潍坊等城市也已将这一从业资格年龄延长。
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叠加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客观因素,部分城市将出租车司机从业年龄放宽至65岁,可以说是小中见大,其折射的是整个社会在用工年龄观念上的悄然转变。当然,对65岁老人开出租车最大的疑虑,还是有人担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会导致潜在的安全问题。
其实,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健康行为生活方式普及,人口健康水平已不断提高,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延长。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而2023年已达到77.3岁,短短70多年已提高超过一倍。65岁开出租车对很多老人来说健康都不成问题,2020年公安部就放宽小型汽车驾驶证申请年龄至70岁,也印证了放宽出租车司机从业年龄的现实可行性。
当下,65岁老人开出租车面临的现实阻力,其实是社会观念与制度的束缚。去年,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面向达到退休年龄的求职者进行了访谈与调查,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而老龄求职者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年龄限制。随着时代的进步,老年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正在淡化,自我养老的行为正成为主流,当年龄成了他们再就业的一大门槛,也就更加显现放宽出租车司机从业年龄的现实指导意义。
揆诸现实,面对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经常有人会问:为什么国外的老人一直会在工作岗位上而我们中国老人一退休就无所事事?比如韩国这样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仍有工作的比例接近40%,日本老年人工作的比例也超过25%。首先,这与国家的文化差异不无关系。孔子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孕育的民族思维习惯依然在影响着我们今天对年龄的审视,含饴弄孙也成为大多数国人对老年人生活的一种普遍社会预期。
其次,因为社会分工不同,大多数中国老人并不具备终身工作的技能,从就业结构上来看,我国老年人就业大多集中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着明显的行业和产业局限性。因此,要让老年劳动力延长就业时间,社会要打通的壁垒还有很多。
就此而言,无论是从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还是从老年人个人实际需求出发,要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老年人再就业,除了社会观念的转变外,国家也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高龄劳动者,并配齐健全的社保制度和规范的就业制度,而相关企业也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增加老年人职业培训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老年人就业提供更多的便捷性。
放眼将来,当老龄化遇上少子化,我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将逐步凸显。因此,要让老年人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并创造社会价值,从而真正实现老有所为,还需社会上上下下在观念与制度上多“铺路”少“砌墙”。毕竟,推进“积极老龄化”、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既关乎老年人现在的生活福祉,也关系着我们每个人将来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