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工会十八大,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工会组织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工会工作目标任务作出明确定位和规划。乘着中国工会十八大的东风,承载着泉州两百多万职工和广大工会干部热切期盼和美好愿望的泉州工会十七大,即将隆重开幕!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铸就伟业。泉州工会十六大以来,在这片孕育和诞生了“晋江经验”、蕴含着“爱拼敢赢、敢为人先”精神的沃土上,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服务职工、服务发展,团结广大职工群众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唱响实干争先的主旋律,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实践贡献工会智慧和力量。 □通讯员 李亮 许志馨 本报记者 陈淑华 文/图
引领
凝心铸魂 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劳模工匠领学深学示范作用,如何以“多联”算法解出“最大值”,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进一步传承弘扬“晋江经验”,依托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促进跨界融合、成果转化,服务“大拼经济、大抓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在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引领广大职工勇当主力军、建功新时代……日前,由泉州市总工会主办的2023年劳模工匠联学联创暨职工阅读分享活动分别走进德化县、洛江区等地。来自各行业、各领域的劳模工匠代表走进九仙山气象站、乡村振兴工作一线、企业车间等基层,通过开展专题宣传宣讲、主题阅读分享、技术创新交流活动,让劳模工匠与职工群众心手相“联”,促进劳模工匠故事在跨界融合中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五年多来,市总工会依托职工书屋、职工思想教育基地、“红色驿站”等宣传阵地,打造“流动的思政课堂”,开展微宣讲、微课堂、微心愿等宣传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做足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大文章”。在市总工会的充分带动下,各县(市、区)工会也结合实际、创新思路、挖掘资源,先后设立“劳模精神展示馆”、工会简史馆等一批有特色的宣传教育载体,并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全市各级工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全省率先建立劳模工匠联学联创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劳模工匠宣讲“六进”活动、辅导讲座、知识竞赛、学习交流等活动300多场次,参与职工250多万人次。此外,推动“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系列活动,命名“泉州市职工思想教育基地”19个、市级以上职工书屋216家,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宣讲162场次,选树“最美职工家庭”和“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个人)”52个;充分发挥市工人文化宫“一宫两区”阵地作用,开展“强国复兴有我”职工阅读分享会、“红色故事”宣讲、送文化进基层等活动,讲好党的故事、工会故事、职工故事。
担当
培训竞赛 引领职工当好发展主力军
民营经济是泉州的一张“金字招牌”。多年来,泉州市总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发展“二元制”产业工人培育模式。
福建特检院泉州分院是泉州市30家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之一。得益于该分院国家特种机器人产品质检中心讲师陈江兰的师带徒结对帮助,铁拓企业普通焊接工吴培文走上了职业发展快车道,如今是铁拓企业学院机器人焊接培训导师,今年6月荣获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焊接设备操作工—机器人工种个人成绩第十三名。
“在入陈老师门下学习前,我的焊接技能主要来自车间老师傅的经验总结,理论知识尤其缺乏。”吴培文说。在陈江兰老师“一对一”的精心传授下,吴培文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大大提升,开始大胆地把老师傅教的传统手工焊接技术经验转化为数据,应用到自动化设备,让机器代替人工,大大增加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多年来,市总工会紧紧围绕新时期市委中心工作、产业发展方向、关键紧缺工种等,以我市现有30家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为依托,建设集理论学习、实操训练、师徒帮带、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学历提升、创新创效等于一体的技能培训基地,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截至目前,全市30家市级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共培训职工160多万人次,近30万名职工提升技能等级,6500多人成为各行业、各领域技术骨干、优秀班组长。其中,7家基地获命名首批“工匠学院”。截至目前,我市创建市级以上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256家、“泉州工匠工作室”86家、市级“工匠型”班组50个,持续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评选“泉州市好师傅”700名。
五年多来,泉州工会主动担当、服务大局,全力以赴推动泉州高质量发展,广大职工勇立潮头建新功的热情更加激昂。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市各级工会围绕服务“四大经济”,持续实施“数字工匠赋能提升”行动,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和“六比一创”劳动竞赛活动3500场,参赛职工近700万人次,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荣获省级以上荣誉1802项,成果转化实现经济效益7.8亿元;广泛开展全市职工技能“大培训”,打造“二元制”产业工人培育模式,培训职工160多万人次,提升技能等级职工近30万名,累计有7498名农民工通过“求学圆梦行动”实现学历提升。
服务
用情用力 建设职工的“温馨港湾”
在石狮灵秀镇电商谷的户外劳动者驿站,每天趁着午休的时间,老家江西的电商从业人员小蔡拿出手机扫一扫书架上的“有声图书”二维码,戴上耳机,再倒上一杯咖啡,安静地畅游在书海之中,感受从“眼睛阅读”到“耳朵阅读”的全新体验。
驿站在身边,也在职工“指尖”。登录闽政通APP、“泉工e家”等服务平台,分布于泉州大街小巷的“暖心驿站”,化为一枚枚青绿色的“驿站徽章”跃然于电子地图上,触手可及。据悉,截至目前,通过加强部门联动,全市工会共商共建户外劳动者驿站589个,其中全国最美站点10个、省级示范站点32个、市级示范站点66个。此外,全市工会主动融入“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在500多家“党建+”邻里中心融入思想引领、暖心服务、爱心帮扶等“工”字元素。
一直以来,市总工会心系广大职工群众,广泛开展普惠性职工关爱和服务活动,在工作、生活和职工子女就学等方面推出具有泉州特色的“工”服务,不断增强在泉务工人员的归属感、幸福感、安全感。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泉州各级工会纷纷探索开展“一日游”研学、节日慰问、闽南语快闪诵读、文艺汇演、科学实验进校园等各种各样暖心的“工会味”活动,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让他们拥有快乐童年。其中,仅关爱职工子女“一日游”研学活动,五年来就有1500余名新业态劳动者子女受益,获得职工群众一致好评。
维权、服务是工会组织的天职和工会工作的生命线。五年多来,泉州工会把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从泉州作为民营经济和用工大市的实际出发,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维护职工劳动经济、安全健康、精神文化、社会参与等各项权益,紧贴职工群众需求,推行普惠服务职工新模式,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升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
——在维权方面,拓展“园区枫桥”泉州模式,在全省工会推广,探索“渔港枫桥”“电商枫桥”;实施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月”活动,全市1.6万多家企业依法建立集体协商制度,覆盖职工116万多人;连续5年开展职工队伍专项调研,常态化排查化解职工队伍稳定风险,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专业律师参与工会法律服务,建立工会、人社劳动争议处理双向联动机制,开展职工法治宣传和接访活动226场,市县两级工会通过多种方式受理职工信访件5145件,涉及金额5987万多元。
——在服务方面,持续做好各项工会暖心品牌服务。其中,夏送清凉,共投入资金5600多万元,慰问职工70多万人次;金秋助学,累计发放资金1495.21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2866人次;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实现线上办理,共筹集互助金2.1亿元,惠及职工2.87万人次;举办职工子女暑托班1416个,服务职工子女4万人次;扶持农民工创业扶助项目498个,带动吸纳就业1.8万人。帮助环卫工人实现“微心愿”,开展货车司机关爱活动,建设共享职工之家60家、司机之家9家、妈妈小屋302家,举办“缘在工会”相亲交友活动123场次。组织1.9万多名职工疗休养,助力文旅经济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泉州工会将以实现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奋力打造红色工会、实干工会、为民工会、品牌工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动员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实践而团结奋斗。
五年多来的亮点数据和荣誉
●思想引领深入人心。在全省率先建立劳模工匠联学联创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劳模工匠宣讲“六进”、辅导讲座、知识竞赛、学习交流等活动300多场次,参与职工250多万人次。
●精心打造“泉工”宣传品牌,“泉工e家”荣获2022年全国“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最具影响力平台,“泉州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获评福建省“十佳”最有影响力工会新媒体、全国网络正能量新媒体“十佳”账号。
●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五年多来全市组织竞赛活动3500场,参赛职工近700万人次,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荣获省级以上荣誉1802项,成果转化实现经济效益7.8亿元。
●职工疗休养活动扩大受益面,惠及一线职工等2.7万多人。
●创新发展“二元制”产业工人培育模式,创建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30家,命名首批“工匠学院”7家,培训职工160多万人次,提升技能等级职工近30万名。
●选树全国劳模11人、省劳模169人、市劳模30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6个、省五一劳动奖章189个,推荐“八闽工匠”7人,命名“泉州工匠”221人,在全社会唱响“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
●推动工会数字化转型,“泉工医助”小程序获评全国权益维护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缘在工会”模块获评2022年“全国互联网+工会维权服务优秀案例”。
●大力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成立快递、保安、家政、道路运输4个市级行业工会联合会和市数字经济产业工会委员会,推动新就业形态企业建会619家,吸纳会员5万多人。探索建设数字职工之家、海上职工之家、森林职工之家、文旅共享职工之家等“四大经济”职工之家34个。
●广泛开展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活动,创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小家)25家,省级模范职工之家(小家)245家,市级模范职工之家(小家)275家,对491家市级以上模范职工之家(小家)复查,组织236对基层工会参与“结对共建”试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