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兴国泉州教育藏品专题展”在泉州庄正故居展出。展览精选数百件清代至当代的教育藏品,藏品构成丰富、形式多样,代表了各个时期泉州的教育特色和发展历程,展现了泉州教育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本报记者 曾广太 文/图
物载文史
见证文化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中国古代教育自萌芽始,历经多个阶段,教育类文物作为教育演化、进步、发展的载体,具有珍贵的保护价值和收藏价值。
常言道,“物载文史,史赋物蕴”,宋元时期,泉州教育鼎盛发展,有“海滨邹鲁”之盛誉,至清代,地方文化沿袭明制,弘扬尚学传统,尚普及型教育。晚清时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兴办,泉州开始近代化国民教育的进程。
泉州在科举时代硕果累累,据泉州市方志委此前的统计,仅进士就有2502人。唐以后,特别是宋元以来,伴随中国经济中心的逐步南移和海外贸易的兴盛,文化中心也随之南移,泉州多元文化空前融合繁荣,文化教育也迎来了鼎盛时期,各领域人才辈出。
近日在泉州庄正故居展出的“教育兴国泉州教育藏品专题展”精选数百件清代、民国时期及当代的教育藏品,藏品构成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孔庙有关教育拓片,清代进士、贡生等木匾,教科书等教学相关发展史料、教具,瓷器、木雕等传统文化摆件、挂件……这些展品代表了多个时期泉州的教育特色和发展历程。
泉州收藏爱好者曾国思认为,通过梳理藏品,发掘藏品背后与泉州教育发展史相关的节点,我们可以发现,文化教育的兴盛为泉州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奠定了深厚的根基,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藏品是文明传承的载体,是文化发展的见证。众多社会贤达始终情系桑梓、持续为泉州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值得我们尊敬。
以古观今,方能自勉。我们可以通过藏品展示泉州的教育发展史,进一步了解近现代中国教育所走过的道路,从而传承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
为研究泉州教育史
提供实物资料
该展展品尤其引人注意的是:20世纪的教科书、课本以及清代教科书等;教师教具:14K金笔、粉笔擦、粉笔、蜡纸、算盘、讲义夹等;学校教师证、学生校章、奖章;学生证、毕业证、学生成绩单等。
书籍方面,泉州在古代曾是出版业的重要中心,尤其是宋代,泉州出版的书籍在全国享有盛誉。这些书籍包括经史子集等各类典籍,涵盖了古代教育的各个方面。此外,泉州还有许多地方志、族谱等,为研究地方教育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字画方面,泉州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和书画家,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这些字画作品中,有很多以教育为题材,如《孔子讲学图》《颜渊请孝》等,反映了古代泉州教育的精神风貌。
文房四宝方面,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房四宝的制作和传承具有悠久的历史。这些文房四宝不仅是古代泉州文人墨客的必备工具,也是现代收藏家们青睐的藏品。
碑刻方面,泉州的古代教育遗址和名人故居,留下了许多碑刻。这些碑刻记录了泉州教育的历史沿革、名人事迹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泉州民间艺术品方面,木雕、石雕、剪纸、纸扎等有许多以教育为题材,如“孔子教学”“孟母教子”等。
泉州收藏爱好者郭福荣认为,泉州教育题材藏品反映了泉州教育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为我们研究泉州教育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蕴含着丰富的
教育思想和理念
教育题材的藏品与古代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远古时期的甲骨文、青铜器等器物上,就刻有许多与教育相关的内容,如祭祀、礼仪、道德规范等。随着历史的演变,教育题材的藏品逐渐丰富,如碑刻、书籍、字画、文房四宝等,都成为教育信息的载体,反映了各个时期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教育题材藏品的内涵,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这些藏品是研究我国古代教育史的重要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二是这些藏品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如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自然之道等,对于我们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三是这些藏品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教育状况,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泉州收藏爱好者万冬青认为,教育题材藏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以传承和保护。我们应关注其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才能充分领略藏品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