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风过林梢,闲云几缕。大山庄严肃穆,满面自然清芬。远处,漫漫飞鸟归林,老君的身影在云雾缥缈间若隐若现,相辅而成。
步入深山,行走在林间的木栈道上。置身其中,树的浓香和晨光,还有那连绵的鸟鸣声一起倾泻下来,瞬间将我湮没。没过多久,眼前一片明朗,老君岩就在眼前。
《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寥寥数语,使之更具神秘色彩。
传说,老君一日下界游赏人间美景,忽闻一阵骚乱惊扰了他的雅兴。而后他发现原来是一个到处喷火的妖怪,他制服了妖怪后,因怕妖怪继续在世间为乱作恶,于是他便化出一尊神像,坐镇清源山中。
一个悠闲的老头儿——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再仔细看他,刀刻柔而刚又劲,夸张不失其意,浑然一体。只见他头戴一顶风帽,清晰的额纹未显沧桑,倒是添了些许慈祥。他双眼平视,又似乎含着笑,温和地注视着天下众生。是啊,他是含笑的,他是如此热爱这世间。
这时,忽然看见一位头戴明黄风帽的道士,手持木鱼,虔诚地跪在石像下诵经。伴着节奏平缓又有力的木鱼声,他低沉绵长的声音更显脱俗。待他结束唱诵,他也注意到了站在他身后多时的我。他问,你想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他抬头望着老君询问我。
从他口中得知,老君原来是在道场包围中,雄伟的真君殿、北斗殿吸引了不少历代文人墨客。后来,所有建筑都在一场大火中毁于一旦,只留下老君还在这。可我觉得他却不显得孤单,倒有着涅槃重生的超尘。他倚仗青山,巍然端正,更显空山幽谷,清新脱俗。他仿若知道一切,包容一切,理解一切。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阿”。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老子写下了《道德经》这一巨著。《道德经》旨“道法自然”,有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玄妙,这与山中的造像形神合一,傲然是老子伟岸的身影。
清风拂过,转身离去。不舍地又一次回头,我好像看到了他。他立于石像之下,周身绕着一层云雾。
我突然明白,为何他有名。他的名不仅出于文化,更是因为他的自然,是因为他融入了青山,造就了人工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他隐没在山林间,在晨光下熠熠生辉。他恍若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他与大山相互成全着,融为一体,尽显自然。
蓦然回首,满山青翠,满山鸟鸣。
(柳林,泉州一中学生)
征稿
启事
“我爱泉州世遗”征稿活动持续进行中,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各地旅行爱好者、外国友人等,提供与泉州世遗的相关故事、文字、图片等,共同展示泉州世遗与人之间温馨美好的故事。来稿字数在800字以内,图片需注明拍摄者和图片内容概要,本报将择优予以刊登,或深入采访后进行报道。
来稿请发送至邮箱:zkb@qzwb.com,或者拨打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96339提供线索。请注明“我爱泉州世遗”征稿活动,提供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稿件和线索刊发后,将寄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