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丰泽区是福建省著名侨乡之一,为进一步挖掘丰泽区侨文化资源,探索为侨服务新路径、新载体、新抓手,做好新时代侨文章,即日起由泉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丰泽区委宣传部、丰泽区委统战部指导,丰泽区归国华侨联合会、泉州晚报社、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青年报》编辑部、丰泽区作家协会联合推出《丰泽侨缘——讲好100个侨故事》专栏。通过一个个丰泽侨缘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丰泽侨乡文化,凝聚侨心侨力,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丰泽篇章贡献侨界力量。
“在菲律宾,种杂交水稻的农民都知道袁隆平”。在泉州,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菲律宾“杂交水稻之父”林育庆祖籍泉州丰泽。
林育庆1951年在菲律宾马尼拉出生,是第三代华人。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林育庆常受同学欺负,“认真读书,读好书,别人才不敢欺负你!”母亲时常这样激励他。有志者,天不负,林育庆如愿考上大学就读机械专业。彼时,他父亲创办的企业也日渐红火起来。后来林育庆接过重担,在他的努力下,家族企业如日中天在菲律宾商界声名鹊起。
“菲律宾人口增长很快,仍需进口大米,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林育庆的好朋友、后来当选总统的约瑟夫·埃斯特拉达曾说过,“如果能当选总统,要把发展菲律宾农业作为首要任务。”从此让林育庆与“杂交水稻”结缘。
对水稻一无所知的林育庆一头扎进了广袤的田野,开启他从未接触的农业领域。他了解到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998年回到中国拜访袁隆平,袁老也派出技术骨干鼎力支持。1999年,林育庆开始尝试引种中国杂交水稻。
然而,精心挑选的杂交稻组合遭遇水土不服,全军覆没,着实给林育庆泼了一头“冷水”。背靠强大的中国技术团队,林育庆决心再试一把。他在菲律宾内湖省西岭农技购置了一片农地作为试验田。花费3年的时间,历经育种材料上千份、测交试验上千次,无底洞的花费,依然没结果。
2000年底,林育庆的母亲在一场车祸中不幸去世,母亲说的那句“有机会,我们应该尽力去做”,他一直铭记在心;在热带杂交稻攻坚的过程中,林育庆同袁隆平以及中国团队结下了深厚友谊。
林育庆和他的团队倾注了大量心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2001年1月17日晚,团队的农业专家张教授回忆,他在梦里见到了林育庆的母亲,嘱咐他次日注意观察水稻开花的情况。奇迹发生了,翌日早晨,张教授在8号育种区发现,成功培育出稳定的种子,“杂交水稻”在菲律宾试种成功!“西岭”是林育庆父亲的名字,“8号”取意在第8区稳定,“西岭8号”由此诞生,成为适合热带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的先锋杂交稻。当时袁隆平也很高兴,赠予林育庆“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字箴言,激励着他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仅仅两年,“西岭8号”在菲律宾的种植面积就超过10万公顷,作为东南亚最好的品种,推广到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国。
林育庆把杂交水稻的种子播撒在菲律宾的土地上,也把爱的种子撒满故乡的山山水水。他记得,奶奶的家在泉州九中附近,当地电网建设、铺路、造桥时,奶奶常寄钱回来支持家乡建设;他记得早年以爷爷的名字命名的“进吴路”,以奶奶名字命名的“快娣桥”;他记得每逢春节,奶奶都会寄钱回家乡……33岁那年,他如愿回到家乡,家乡的山水,激荡着他的血脉,牵引着他的脚步。他出任泉州师范学院校董会董事,在泉州九中捐建“林西岭艺术楼”……积极参与家乡的公益事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倾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