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抵抗力降低。同时室内外温差大,人群活动减少,身体抵抗力下降,并且室内通风较少,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5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侵入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感染后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咳嗽比较剧烈,而且在发热退后咳嗽还可能继续1—2周。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播方式主要为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咳嗽、流涕等,全身症状明显。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其次也可经口腔、鼻腔黏膜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对流感病毒易感。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新冠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感染后多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病例亦可表现为高热,热程多不超过3天。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主要症状为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咽痛、全身乏力等,皮疹出现之前,口腔内颊黏膜上出现白色或蓝白色斑点(柯氏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
引导孩子做好个人防护
泉州疾控提醒,为防范上述疾病,要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安全,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手绢、牙刷、餐具或其他个人物品;避免用脏手或脏物接触眼口鼻;尽量少去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家里、学校要定期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以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保证充足睡眠,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和手足口部位疱疹等症状,应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及时就诊,并向老师报备。学校和托幼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缺课登记追踪,发现因病请假人员增多或出现聚集性疫情时应及时向辖区疾控机构报告,以便尽早开展疫情处置,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本报记者 张沼婢 通讯员 陈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