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姓氏自古同根同源。9年前,来自金门县成功村的陈氏宗亲,携带着家族的族谱资料,来到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对接,寻根谒祖。根据金门的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是800多年前从围头迁居至金门的。时隔9年,在宗祠重建落成之际,金门陈氏宗亲再次跨海来谒祖,并带来请柬邀请围头宗亲下个月前往金门。
□本报记者 张晓明 实习生 孙梦玲 文/图
围头新娘牵线 两岸陈氏对接
2014年8月2日,在第三届晋江围头海峡返亲节活动中,120多位“围头新娘”回到围头过节。在围头新娘的“牵线”下,金门与围头陈氏族谱成功对接,阔别数百年的陈氏宗亲终于相聚一堂。
为何金门和围头陈氏宗亲的族谱对接会在返亲节上举行?原来,那次的对接是围头新娘洪燕明牵的线。1995年,洪燕明从围头嫁入金门的陈家。她的丈夫陈先生是当地镇政府的公务人员,平时经常参与宗亲会的活动。他了解到,金门陈氏的族谱中曾经记载,金门的陈氏是800多年前从围头搬迁过去的。结婚以后,洪燕明和老公经常回围头过春节,陈先生也特地去围头的陈氏宗祠看过。洪燕明夫妇希望能够牵线金门和围头两地陈氏族谱对接,该想法也得到了围头村两委的重视。
“当时听到这个事,我们村里很重视。”围头村党委书记洪水平依然记得当时他特地邀上了热心两岸族谱交流的谢清源,两人在返亲节前先行到金门了解情况,为两地陈氏宗亲的对接做好了沟通。他们看到《金门各姓族谱类纂》中有记载,在宋朝,围头有陈氏三兄弟渡海移居金门。这和围头陈氏收集的一些史料相互印证,时间上正好可以吻合,弥补了围头村陈氏族谱400多年的缺失。
在当年的族谱对接活动上,金门县成功村陈氏宗亲会理事长陈水义高兴地说,根据家族的族谱,他们总算在围头寻到了根。
400多年前 陈氏从金门回迁
“我们的祖先是800多年前从围头迁居金门。来围头寻根探源是我的一个心愿,9年前的族谱对接活动至今难忘。”时隔9年,陈水义再次来到围头。他说,这次前来,见到围头的陈氏宗亲依然感觉很亲切,围头陈氏宗亲的热情也令他很感动。据陈水义介绍,陈姓是金门一大姓,他所在的成功村,原叫陈坑村,为的是纪念围头原来所居住的陈卿村。
此次,金门陈氏宗亲的到来,再次受到了围头陈氏宗亲的热情接待。在鞭炮声中,陈水义等一行6人到围头陈氏宗祠上香谒祖。随后,两地的陈氏宗亲进行了座谈。
在座谈会上,记者听到陈氏族人们聊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金门的族谱记载着800年前,他们的祖先从围头迁往金门。而围头陈氏的族谱又有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有陈氏先人陈振西从金门渡海入住围头。原来,围头的陈氏有三支,分先后入住围头。其中,和金门最有关系的一支,是明朝万历年间,陈振西从金门渡海入住围头。据围头1909年编修的《围江西山顶厅份陈氏族谱》中记载:“其祖先振西公自浯洲(金门)来此(围头)卜宅而居,其季子盛台公上有两兄,殁葬于浯洲。盛台公随父拓居生二子。”
陈振西的后人陈鸿琦说,他以前听族里的老人家说,他们的祖先是从金门搬来的,100多年前,他的祖辈清明节还会去金门扫墓。
宗祠重建落成 带来请柬谒祖
“这些年我们跟这边的宗亲一直都有电话联系,能再次回来谒祖,心情还是很激动的。”陈水义说,谒祖之行,让他们更加感受到了两岸陈氏宗亲之间的血脉相连。在金门成功村陈氏宗祠重建落成之际,他们也特地带来请柬,邀请围头这边的陈氏宗亲前往金门再叙亲情。“木有根、水有源,两岸的陈氏宗亲今后会常来常往,联手发掘两地的陈氏宗族文化。”
“围头和金门两地陈氏800年前就是一家,是两岸同胞一家亲,血脉相连一家人的有力鉴证。”在现场,洪水平感受到了两岸一家亲其乐融融的氛围,他也对未来有着美好的畅想:“我们将会探索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争当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的排头兵,继续大力推进两岸的民间交流。作为海峡第一村,我们围头人要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