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0月27日

师资双向交流,提升薄弱校教学水平,点线面结合,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我市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处于全省前列

城乡手拉手 一体化促均衡

探索教学新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我市通过建立“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5G+专递课堂”实现城乡中小学同步互动教学、深耕初中教育综合改革新优校培育提升办学水平等措施,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处于全省前列。

□本报记者 曾聪虹 文/图

城乡师资双向交流 教育资源优势互补

推动市直学校教师赴农村支(任)教、鼓励农村或薄弱学校教师到市直学校跟岗学习,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教研合作交流……我市从教育均衡发展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需求出发,推行市直学校教师和乡村学校教师进行双向交流。据统计,近五年市直学校有247名教师赴农(乡)村、薄弱学校支教,市直学校接受82名农(乡)村、薄弱学校教师到市直学校跟岗,有效提升薄弱校教育教学水平。

这是我市促进师资交流的一个缩影。全市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校际交流轮岗工作,大力推进师资校际交流轮岗力争学校间教师合理流动、促进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增强教师队伍活力。2022年,全市3511名教师(占比15.89%)参与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其中骨干教师交流比例达37.94%,高于省定水平。同时推行市直学校和乡村、薄弱学校教师进行双向交流,近5年共有329名教师进行双向交流。

同时,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若干措施》,扩大中小学在副校长聘任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下放职称评聘权限、赋予学校课程教学改革自主权、制定市级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细则、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落实经费使用自主权,提高政府“宏观管”、学校“自主办”、各界“科学评”的水平,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坚持将义务教育建设项目列入每年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深入实施教育惠民生补短板专项行动。

精准培育辐射带动 缩小城乡水平差距

此外,为了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聚焦示范带动,从点到线到面,促进全市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在“点”上,精准培育。深耕初中教育综合改革新优校培育,邀请上海、湖南、浙江等地多名专家对新优校培育校135名学校领导、教务人员精准培训,积极推动新优校培育建设第三方服务,用3年的时间,遴选出30所“泉州市初中教育综合改革新优校”,争取办出一批办学理念新、办学质量优、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家门口的好学校”。

在“线”上,辐射带动。深入推进“5G+专递课堂”建设,积极以现代技术手段辅助乡村教育振兴,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2年我市累计投入2424.65万元建设“5G+专递课堂”,共有56所优质中小学(237个班级,392名教师)结对帮扶了118所学校(319个班级,575名教师),惠及近3万名学生。今年将新增160所市、县试点校,450个试点班级,将试点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所有的县(市、区),加速优质教育资源向全市辐射,实现城乡中小学同步互动教学,让我市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聆听名校名师课堂,有效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

在“面”上,共同发展。深化“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出台《泉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确认100个“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推动各县(市、区)深化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强校扶弱校办学体制机制,全面扩大我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整体提升我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组织开展“名优校+”小学教育教学开放系列交流活动,先后开设专题讲座13场,邀请省内外超1000名校长、骨干教师、家长现场观摩,参与人数达4万余人次。

在“质”上,减负增效。出台《泉州市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工作清单》,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将方案细则具体任务清单,分解为6方面110项具体措施。优化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加快出台中小学办学教育质量评价细则、校长评价办法和标准。深化“点题整治”课后服务项目,开展“一县一品”减负提质增效活动,进一步巩固“2+N”模式全覆盖成果。

--> 2023-10-27 师资双向交流,提升薄弱校教学水平,点线面结合,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我市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处于全省前列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50624.html 1 城乡手拉手 一体化促均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