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生而言,24小时随时待命,被紧急通知参与抢救、会诊、手术是常有的事。对于泉州市第一医院内镜中心主任陈相波而言,十几天前,当他到4000多公里外的新疆昌吉人民医院参与学术交流时,一个特殊的求助电话、一例特殊的急诊手术,让他此次的援疆之行更有意义。
□本报记者 苏凯芳 通讯员 贾若飞 文/图
“好的,没问题,我马上到”
10月16日,“刺桐花开润天山 丁香芬芳创‘胃”来”——胃肠肿瘤治疗及术后加速康复路径管理新进展学习班,在新疆昌吉市人民医院举行。作为受邀专家,陈相波与泉州其他专家一行飞越4000多公里,于15日下午5时许抵达昌吉。
“好的,没问题,我马上到!”晚饭刚开始,陈相波就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话音刚落,他转向泉州的同事及新疆昌吉当地的同行说道:“我等下有个急诊,就没办法跟你们一起吃饭了……”简单解释后,他扒拉了几口饭,随即与同事许婷婷匆匆往昌吉市人民医院赶。
打来电话的是昌吉市人民医院舒适化诊疗中心主任赵蓉。他们接诊了一例肠道息肉切除术后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在事发前一周曾在该院做过多发结肠息肉切除手术。因患者术后未遵医嘱,做剧烈运动并食用了辛辣刺激食物,在入院当天就便血了6次。患者出血量大,且出血情况不明,需尽快找到出血点并止血,否则有生命危险。对于当地内镜医生而言,该手术难度较大,因此急需一位经验丰富的内镜专家来指导。医院本打算请乌鲁木齐的专家来手术,但路途较远。眼看患者情况十分紧急,在知道泉州专家一行已经到达昌吉后,赵蓉紧急致电陈相波,希望他可以参与手术。
此前,陈相波与赵蓉素未谋面,只是因业务交流通过几次电话。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加强与当地医院消化内镜技术的交流与协助,顾不上疲惫,陈相波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恰巧碰到,必须要助力”
当陈相波赶到手术室时,手术已经开始,赵蓉医师团队正在查找出血点。在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后,陈相波接过内镜,一边听主治医师介绍病情,一边娴熟地操作起来。在大致摸清了肠道内的情况后,他先是对患者肠道进行了冲洗,然后从下端向上端逐一排查出血点,最终在回盲部发现出血点并对症进行处理。一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悬在众人心上的大石终于落下。
术后,当地医生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时,特别嘱咐道:“可不能再乱吃了,这次碰巧我们邀请的援疆专家刚到昌吉,才能及时帮您化解了危机。”患者感慨地说:“没想到我是援疆专家打‘飞的’救回的啊,感谢感谢!”
对此,陈相波说:“我们到昌吉就是为了进行学术和技术的交流,恰巧踫到,必须要助力。能够帮到大家,让患者转危为安我也很开心。这个特别的急诊手术,也让我觉得援疆意义更加深远。”
据介绍,在昌吉的短短数天,陈相波除了参与学术讲座、义诊等,还为当地医护人员进行了一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手术演示,这是昌吉市人民医院首例。同时,他还指导了当地医护人员开展了一例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