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0月30日

“随礼金”变“随礼物”

是个好现象

□郭元鹏

今年国庆假期,在广东惠州打拼6年多的女青年何娇娇回到家乡甘肃陇东地区某城市举行婚礼。婚礼前一天,相识20多年的好友于莺颖帮她装饰了卧室,还送来了一台全自动揉面压面一体机。于莺颖说,选定小家电作为礼物,是因为常听何娇娇提起:“自己平时三餐主食以米为主,很想念家乡的面食,但和面、揉面总是不得要领。”调查显示,一些年轻人正出招“整顿”份子钱。(10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没有给予礼金,而是给予小礼物,这个小创意,对于闺蜜双方都是“眼前一亮”。她们都说:“真正体会到了‘不以礼金论情谊’的感觉。”把“随礼金”变成“随礼物”是一些年轻人开始“整顿”份子钱出的新招,这新招还真有借鉴意义。

“随礼物”取代“随礼金”已经“小荷已露尖尖角”。一位叫陈悦的女孩接受采访时说:我和很多闺蜜都商量好了,结婚生子这样的事情,都“互免份子钱”,而是给对方购买一些“小礼物”。有调查显示,“随礼金”变“随礼物”的趋势开始“显山露水”,一些思想前卫的年轻人开始选择这种方式,结婚之前让新郎或新娘列出自己结婚需要的生活用品,庆贺的人依据实际情况选择购买,用“随礼物”表达自己的祝福。

“随礼物”有这几个方面好处:其一,这些小礼物都是物美价廉的商品,购买者花钱不多,而且还都是生活中用得着的物品,新人就不需要劳神费力自己准备;其二,“随礼物”比“随礼金”更有纪念意义,结婚之后看到好朋友、好同事、好同学赠送的礼物,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那种真情流淌的情谊,这份情谊在心里必定是甜蜜蜜的。

可以说,市民“苦份子钱久矣”,那么我们不妨“返璞归真”地“回到从前”。老一辈人在家办宴席居多,彼时,街坊四邻会来帮厨,亲友随礼不一定给现金,也会“随实物”,比如自家的馒头、炸油饼、农特产,或是购买枕巾枕套、床单、被罩等。这样的方式其实挺好的,真正的情谊应该是“礼轻情意重”而不是“礼重情义轻”。表达心意的方式有多样,为什么一定要用现金呢?份子钱是人情社会中的习俗,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消失,但我们不妨换一种实用、健康、有纪念意义的表达方式。

年轻人对“份子钱”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是个好现象。年轻人不要拘泥、纠结于所谓的“人情”“面子”,可以适当创新礼尚往来的形式。愿“随礼金”变“随礼物”成为新婚俗。

--> 2023-10-30 □郭元鹏 “随礼金”变“随礼物”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50925.html 1 是个好现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