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日,幼儿园组织活动,女儿的园服掉了一排扣子,我便想寻找一处修补之所。到底是女人知晓的多,妻子告知的地方就在单位附近,我却对此没有印象。
按照她的指引,我沿着人行道向西行走百余米,但见右侧有一条年代久远、宽约三米的小巷,夹在两面陈旧的白墙中间。小巷内偶有行人提着菜篮走过,鲜有单车骑行的身影,此外便无其他景致。尽管毗邻城市主道,小巷却是格外寂静,与车水马龙完美融合,毫无突兀之感。
小巷入口处立有一块木牌,用炭黑书写的“缝纫拉链”几个字异常醒目。我向内步行十余米,左侧出现一间老旧平房,由于没有庭院,进门便是客堂,零散摆放着各种家具器物。屋内光线阴暗,两只温顺的猫咪怡然自得,见有来人也不喧闹,依旧自顾自地休息,犹如见惯了大场面那般淡定。待我穿过客堂来到正屋,终于见到房主,原来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我驻足观望,一副褐色镜框的老花镜架在他饱经沧桑的脸上,皱纹中写满岁月的痕迹,微黄的面庞没有过多表情,兴许是经常独处的缘故,见我进来既不热情也不冷漠。一双宽指节的手掌青筋爆出,手指捏着一根穿有黑线的钢针,随着缝补的节奏而内外翻飞。
“你有事吗?”老者率先发话打破沉寂。我诉说了来意,他便暂时撂下手中活计,接过衣服后仔细查看。“你看,这衣服中间缺少一层衬布,所以顶不住外力作用,稍微拉拽就会让扣子顺势脱落。”看来这老者还是位行家里手,竟然一语道出缘由。我就此话题和他攀谈几句,由于工作原因便暂时离开。临近中午时,我返回这里,此时衣服已经修补完成。查看无误后,我扫码付款并简单道谢后踱步走出房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又透过窗户观望,只见他恢复了肃穆的表情,静静地坐回操作台,依然俯首忙乎针头线脑那些活儿。
我走出小巷,脑海中不禁思绪涌动。小巷外,映入眼帘的是奔波忙碌的闹市街头,小巷内,印入心境的却是静谧安然的祥和景象。回首凝望,倘若没有木牌上面炭黑字体的提示,我竟有所怀疑,自己是否来过这里。此人此地,此事此景,仿佛并非我的真实经历。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似乎更喜欢换新而非补旧。衣服破了,鞋子坏了,买新的未必昂贵,何必再去寻找缝补之地,既费时又麻烦。况且,从事这门手艺活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年轻人性情浮躁,上有老下有小,微薄的收入难以满足生活需要,更何况门面房开销不菲,本就赚不了几两碎银,自然没必要再承受那份压力。于是,针头线脑的生意便逐渐散落到街巷深处,留给情怀深重的有缘人前往探索发现。
然而在我看来,针头线脑是有温度的,用它织就或者缝补的衣物,沾染了人气,浸润了善念,既是蔽体御寒之物,又浓缩着
烟火柔情,承载着生活讯息。无非是几缕针线而已,却能凭借质朴的手艺,让破旧衣物重获新生,让穿着者衣装整洁、仪表得体,率真豁达地走向精彩未来。要懂得对老事物的珍重,繁华得意时,莫忘来时路。毕竟,怀揣本真方能坚守情怀,信念朴素亦可志存高远。我们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冥想岁月深处的诗意和远方,在针头线脑中感悟真情冷暖,如此珍贵美事,可谓幸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