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特殊教育适宜融合发展,探讨孤独症儿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近日,“孤独症儿童教育学术”主题研讨会在泉州师范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特殊教育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从教人员等300余人参加会议,重点研讨了“孤独症儿童教育理论、学科教学”“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师资与支持体系”“孤独症儿童教育数字化与语言情绪行为干预研究”等几大主题,分享了有关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经验,共同展望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陈森森 实习生 王雯雯
协同发展 关注特殊儿童成长
本次孤独症儿童教育学术研讨会,既是对孤独症儿童成长的重视讨论,也是对融合教育交流思想的平台,与会者分享着对孤独症儿童成长的经验探讨,积极研究和探讨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新模式,让融合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会上,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陈莎茵提出了家校社协同对孤独症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并从纵向与横向逻辑演绎家校社协同对构建孤独症生涯发展育人的必要性,在她看来,在孤独症儿童成长的道路上,家长也应该跟着成长,坚持“零陪读”让孩子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学校应重视培育孤独症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让学生拥有职业体验,开设职业课程,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社会也应对孤独症儿童有耐心与恒心,让他们能够不断地成长与进步,适应工作需求。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的段佳珺与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特殊教育学校的何璐都探讨了父母对孤独症儿童成长的重要性,都得出了相对一致的结论:家庭教育是孤独症儿童能力提升的最有效途径。改善家庭的教养方式,朝着温暖、说理、民主等行为的方向改进,有助于孤独症儿童对生活技能的掌握,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多方支持 推动融合普惠发展
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残疾人打开幸福之门的基础途径,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而融合教育是实现特殊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实现融合教育的普惠发展,推进中国特殊教育现代化,努力提升中国特殊教育的世界影响力。
来自三明市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的李勤和周耀琨讲述了如何建设融合教育内涵支持体系,提出四维支持,即师资培养、理念宣导、教育科研、课程建设,不断地层次递进,促进融合教育学校阶段发展,在每个阶段要有分类指导,这能确保融合教育有最高效的巡回发展。
西南大学的赵斌又提出当前融合教育的困境及解决路径,他表示:“我国的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被动退学、假性上学、被边缘化、被拒绝等问题,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较少,孤独症学生大多只能选择到普通学校上学,但有的会遭到拒绝,即使成功入学,学生也很难跟上学校学业进程,这让家长、老师都感到非常为难。”赵斌给出了八个字解决方案:顶层思维、底层实施。即国家层面要重视这个问题,推动法律实施,从点到面逐步扩大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多元教育安置,能让家长选择到医院、家庭、学校多种安置方法,学校要有特教班和普通班,同时配备资源老师与巡回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加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