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1月08日

世相观澜

白菜当作垃圾 荒唐至极

●日前,网传北京海淀一垃圾站为达指标,用新鲜白菜切碎充当厨余垃圾引发热议。有关发布者称,视频中的事件发生在海淀区中关村南路。1日下午,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发布情况说明:经核查,涉事员工陈某因月底尚未完成当月厨余垃圾分拣任务,遂将公司内部食堂的白菜充当厨余垃圾进行处理。(《中国青年报》11月3日报道)

何勇点评:垃圾不够,白菜来凑,这样的神操作实在够荒诞。在全社会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是为了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让环境更好,让生活更美。因此,垃圾分类要善始善终就绝对不能搞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新白菜剁碎凑厨余”事件的发生,从表面上看,是相关部门设置的考核目标不够科学,才逼出了这种荒唐事,但其背后折射出的则是严重的形式主义,更背离了垃圾分类的初衷和环保生活理念,此举不仅大大打击了普通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涉嫌违反了《反食品浪费法》。要根绝这一乱象,既要科学设置考核目标,也要强化各个环节监管,更要推动垃圾分类的理念入脑入心。

走路要戴头盔 岂有此理

●11月4日,有网友报料称,广东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中心小学要求所有学生戴头盔上下学,“连走路、坐小车的也要戴。”当天,徐闻县教育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戴头盔进校园”是市里的统一要求,该校在推广过程中要求过于严格,教育局已通知学校进行整改。(央广网11月4日报道)

关育兵点评:湛江市教育局统一要求“戴头盔进校园”,应该说,这样的规定是配合相关部门的行动,对于保障学生及家长交通安全,很有意义。在落实此项规定的过程中,许多学校要求学生进校时应把头盔与书包同时带进教室,有的学校还为此设置头盔专区,专门用来存放学生的头盔。这些贴心举措,方便了家长和学生,有利于规定的深入实施。然而,必须认识到的是,“一盔一带”“一人一帽”要求对象是乘坐摩托车或者电动车往返学校的学生以及接送的家长,“对走路、坐小车的学生不作要求”。很显然,报道中的学校在落实规定上是过于机械和刻板了。

滥伐自家林木 涉嫌犯罪

●11月5日,记者从四川凉山甘洛县警方获悉,甘洛县海棠镇的罗某某,在未办理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于2023年8月份找到亲戚罗某、徐某、徐某某、李某4人帮忙砍伐其自家林地里的柳杉,共514株,林木蓄积70.5立方米。目前,罗某某涉嫌滥伐林木罪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红星新闻》11月5日报道)

张淳艺点评:在罗某某看来,“我自己种的树,想怎么砍就怎么砍。难道犯法不成?”事实上,这真有可能犯法。砍伐自家514株林木涉嫌滥伐林木罪被刑拘,不仅对于犯罪嫌疑人罗某某是一次沉痛教训,也给广大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根据《森林法》第五十六条,采伐林地上的林木应当申请采伐许可证,并按照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不需要申请采伐许可证。在本案中,罗某某砍伐的林木是在自家林地而非自留地或房前屋后,被砍伐林木多达514株,明显超出“零星林木”范畴。在本案中,罗某某在未办理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砍伐自家柳杉514株,林木蓄积70.5立方米,已经涉嫌滥伐林木罪。

年轻人上夜校 很有意义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近段时间,上海年轻人“下完班、上夜校”的夜生活方式在社交媒体中“出圈”。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那波夜校潮,这届年轻人热衷的夜校课程更丰富多元,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有的课程甚至“60秒内全部抢光”。(《江海晚报》11月5日报道)

苑广阔点评:“上夜校”是一个很有年代感的词语了。20世纪80年代,全国曾经掀起了一股夜校潮,不过那时年轻人上夜校,主要是为了学习科学文化,而现在年轻人争着上夜校,更多是为了学习各种才艺、技能,他们选择的课程,从书法到舞蹈,从瑜伽到健美,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应有尽有。不只是上海,浙江、广东等一些城市,也出现了年轻人争抢上夜校的情况,这正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多重现实意义值得肯定。上夜校可以使生活变得充实起来,精神上变得富足。同时不管是学习舞蹈,练习瑜伽,还是学习一门非遗技艺,都是在接受美育教育,可以提升多方面素质和对美的鉴赏能力。另外,年轻人争上夜校,受益的不仅仅是年轻人,一些非遗技艺、传统技艺本来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现在有了年轻人加入,可以把这些非遗技艺、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 2023-11-08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52533.html 1 世相观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