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1月09日

推窗听读

□李拴伍

(江一尘 绘)

单位从清雅的乡村小独院,搬迁到县城一所初中办公,在鸟语花香中又添了琅琅的读书声。每天清晨,我办公室外便有一个班的学生读书,那书声大大方方地从窗口飘了进来,灌进了我的耳朵,一下子让我陶醉在了书香中。于是,每有学生读书,我便打开窗户,聆听孩子们的心声。

我仔细地听,细细地辨,每个字,不同音,其中意,感知着孩子们翕动的唇、跳动的心和多情的眼,也将自己带入到了那个曾经大声读书的年代。

小时候,我喜欢和窗外的孩子们一样,放声读书。阳光洒满操场时,操场便成了书声的海洋,新鲜流动的空气与名篇佳作的声符在操场上空碰撞出了美妙的旋律,读书似歌唱,美丽动人,一会儿像百灵鸟轻妙的欢唱,一会儿又像雄壮有力的合唱。同学们边走边读,边读边记,乐而忘步,常常两人相撞,莞尔一笑,便又开口而读。

从校园里飘出的书声,其实一直吸引和感动着人们。父亲、乡亲们,我和姐姐们都是寻着书声,来到学校读书的。那时,虽然校舍简单,但读书声响亮。特别是早读的时候,老师都会侧耳倾听,听你的发音,听你的声音大不大,听你的理解深不深,读书声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直到现在,我都保持着大声读书的习惯。

元朝画家、诗人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到附近佛寺长明灯下读书。有一天,王冕把牛放到野地吃草,自己跑到私塾里去听老师讲课,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一位叫韩性的读书人,韩性收王冕为徒,教他读书作画,终成一代大家。还有一个三国时期的魏国人邴源,他家附近有一所私塾,邴源每天都能听到从里面传来的读书声,有一天,他从私塾门口路过,想起读书的事情,鼻子一酸,不禁大哭起来。私塾先生了解到邴源家贫穷而没法读书后,特许邴源免费来私塾读书。

无论何时,书声永远是拨动心灵最美的琴弦,触动心灵最高尚的智慧。只要你爱读想读,就有无限机会,就会有无数人帮你实现读书之梦。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孩子学习困难时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地“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默读也行,大声读也行,读人文历史,读文学名著,读科普知识,读生活真谛。学校里的师生共读,家庭里的亲子共读,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语文、历史、英语、地理等需要读,数学、物理、化学等同样可以读,读书自然会净化心灵,提振信心,领悟精神,让枯燥的坐冷板凳变成一种乐学趣学。

有人说,声音是智慧与情感的交汇,从口中传出的文字将化作灵魂与世界相连;也有人说,大声读书,会唤醒沉寂的灵魂。书声,永远是心灵的最美的召唤和慰藉。当你心情不佳时不妨捧书诵,恣意地让书声飘扬回荡,你的思想就会清明,工作、生活上的智慧也就会随之而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放声读,放开读,书读再多都不过,什么时候读书都不晚。

推窗听读,让自己融入孩子们中间,去揣摩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孩子共成长,岂不是一种享受?

--> 2023-11-09 □李拴伍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52702.html 1 推窗听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