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1月14日

何氏昆仲的乡土情

□郑剑文

矗立在泉州中心市区九一街口的“圆楼”挺拔伟岸,曾是泉州中心市区的地标建筑。“圆楼”的大名叫贤銮大厦,其主人何瑶焜、何瑶煌兄弟的懿德善行亦如一道风景,让人们仰望。

20世纪80年代,我在泉州读书时曾爬上这座大厦顶楼,第一次俯瞰古城全景,第一次听到何氏昆仲的名字,知道他们是爱国爱乡的华侨,但具体事迹却知之甚少。不久前,我到美山古渡看海,发现附近也有座叫“贤銮新厦”的番客楼,甚感意外,一问才知这楼也是何氏昆仲所建。一老先生笑着说,他叫何建南,是何瑶焜的儿子。他很是好客,为我沏了一壶好茶,伴着缕缕茶香,关于何氏昆仲的话题便慢慢展开。

何老先生说,何氏世代居住法石街,宋元时期这里番商云集,美山古渡帆樯如林,许多人从这里坐船下南洋。20世纪40年代,他的祖父早逝,家境贫寒,父亲何瑶焜、叔父何瑶煌不得不辍学到新加坡打苦工。后来他们又辗转去了中国香港、越南,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天佑苦命人,经过数载打拼,何氏昆仲积攒了一笔血汗钱,在新加坡创建公司,种植经营树胶、油棕、咖啡等农作物,后来又拓展了地产与建筑业,业务涉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初期,他们回国开发房地产与金融市场,何氏昆仲事业如日中天,成为工商界的翘楚。

事业成功后,何氏昆仲不忘报答父母。他们在法石街何氏祖厝旁建了一栋两层番客楼,楼名“贤銮”。那是从他们的父亲何光贤、母亲黄銮治名字中各取一字组合而成的,以寄托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大门有一联:“銮志坚贞,当年历尽人间苦;治言勤奋,此日方舒寸草心。”更是以冠头联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贤銮”寄托的不只是对父母的感恩,还有何氏昆仲浓浓的桑梓情怀。他们慷慨捐资助学。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他们事业初成时,先后创办了“东海农业中学”和“激成小学”,后来东海农业中学更名为“泉州东海中学”,学校建有“贤銮大会堂”“光贤楼”“銮治楼”等。1980年,何氏昆仲捐资50万美元建14层高的“贤銮福利大厦”,设立福利基金会,以固定楼房收入奖优助学。36年来,超两万名优秀学子、优秀教师获得“贤銮奖”,奖励金额近三千万元。贤銮福利基金会还相继捐建鲤城区崇德小学“贤銮教学楼”“何瑶煌希望小学”等。为表彰他们对社会的贡献,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为何瑶焜、何瑶煌颁发了金质奖章,1990年、2000年,何瑶煌先生再次被授予金质奖章。奖章意在颂扬其慷慨捐学的精神。

慈善如流水,福泽荫后人。何氏昆仲虽已辞世,但他们的慈善事业仍在继续,贤銮福利基金会仍在资助莘莘学子,他们情系桑梓、爱国爱乡的精神犹如那伟岸的大厦一般,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永放光芒。

--> 2023-11-14 □郑剑文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53539.html 1 何氏昆仲的乡土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