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3年设立以来,福建永信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信科技”)始终专注于缝制和纺织设备产品领域,在刺绣、针织及缝制设备行业独树一帜,其自主研发生产的缝制、纺织等专用自动化设备广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如今出口占比已达七成。
今年,永信科技进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近年来,该企业承担和参与过十余项国家、省级及市级研发项目,研发出十余个系列上千种型号产品。谈到企业的“独门秘籍”,永信科技董事长林辉煌认为,在精细行业里再精耕,在制造行业里做智能,才能让企业永葆生命力。□本报记者 刘倩
在精细行业里再精耕 突出细分优势
作为永信科技掌舵者,林辉煌始终对市场需求和趋势保持着敏锐洞悉:“在机器换工趋势日渐明显的当下,我认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智能制造设备外拓的空间更大。”
把准了市场脉络,永信科技“咬定”高端纺织智能机械研发生产方向,将机械制造行业的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深,也越走越细。
以一款针对印度市场研发的纺织机械为例,林辉煌告诉记者,为满足印度当地消费者对民族服饰上亮片又闪又牢的要求,永信科技一直改进设备,十几年来不断更新技术。到现在,公司每年向印度出口纺织设备几百台,单个市场年出口额达数千万元。如今,客户遍布印度、菲律宾、柬埔寨、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及非洲国家。
凭借多年在机械行业探索打拼的经验,林辉煌认为,泉州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如果能加深抱团、加强合作,还可以做得更好、更精、更具国际竞争力。
“纺织设备行业是个门槛很高的行业,但同时它的分工又很细、链条很长。抓住一个小切口,就能做出自己的细分优势,这在客观上让同行之间并不存在太明显的竞争关系。但问题在于,越是精细化的纺织设备,对前端生产的要求就越高,投入特别大,中小企业几乎没有能力单独投入。”林辉煌建议引入产业园区模式,将纺织设备生产企业聚集起来,集中投入可共享使用的精密设备和前沿技术,补齐产业链不健全、龙头企业不突出、龙头效应不明显的短板,让每家中小企业可以发挥好自身细分优势。
在制造行业里做智能 重视大数据
一台高速运作的平绣机上,60余个针头正同步完成刺绣任务,而工人只需要在数字操控屏上输入指令,设备就能代替人力完成各种花色的花布刺绣工作——这是永信科技车间的一个普通生产场景。智能电脑绣花机、针织大圆机、自动循环缝制机、一体成型织可穿电脑横机等设备让人大开眼界:一部100头的智能电脑绣花机开到850转,一分钟可绣8.5万针……
随着30年的技术沉淀,该企业凭借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数据探索走在行业前列。在纺织服装整体产业景气度不高的当下,这家智能纺织设备生产商仍满负荷运转。
永信科技每年研发投入可谓下了“血本”。林辉煌告诉记者,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5%至6%,针对某一特定项目单独加大投入也是常事。以窗帘绣花机为例,历经近2年的研发,不仅对市场原有的飞梭机进行补充,在产值、效益上还极具竞争力。
在软、硬件上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使用便利。如果设备在使用中出现问题,客户可先通过线上系统自诊,自诊无法解决的,可以将设备数据传回管理中心后由国内专家团队诊断或视频连线诊断。
“以前我们需要在印度专门设服务中心,现在有了大数据的支持,客户遇到的问题几乎都能在系统上解决,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林辉煌说,研发,对于永信科技而言,已然是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