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好,则人才聚。为深耕人才“港湾计划”,营造人才专属社群,厚植近悦远来人才生态,11月14日,泉州召开提升“人才之家”建设水平现场推进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18年以来,泉州从首批“人才之家”开始试水摸索,实现从“0”到“1”的突破,再到如今“1”到“100”的持续发展,已布局建设137个“人才之家”,串点成线、建网连片,形成“30分钟半径人才服务圈”。其中,市级“人才之家”61家,4家入选省级人才驿站,数量全省最多,相关做法获评泉州优化营商环境“最具获得感”十大举措。 □本报记者 吴宗宝 通讯员 黄颖 实习生 苏坤炜
现场观摩 在“沉浸式”体验中开拓思维、交流互鉴
会前,主办方组织市级“人才之家”负责人、各地人才工作者等,深入鲤城、丰泽、晋江等地,学习交流“人才之家”典型经验做法。
位于鲤城区通政巷的苏廷玉故居,是一座具有闽南特色的古大厝。屋檐下,便是印记闽南“人才之家”。走进古大厝,非遗文化元素映入眼帘,数名非遗传承人在现场为各类人才提供非遗文化服务。该“人才之家”通过挖掘泉州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以“海丝剧场”“闽南技艺”“温陵驿站”为主题的印记闽南文化产业品牌,成为一个集“非遗文化、创新业态、创业孵化”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服务平台。
“非遗传承人的入驻,以及古香古色的空间,非常符合鲤城的气质!”在参观印记闽南“人才之家”后,泉州市(惠安)人才创享中心运营负责人李灿昭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与印记闽南不同,人才创享中心是惠安县首个以政府为主导打造的“一核多元”式一体化服务平台,侧重人才和项目的孵化。下一步,将把这次交流经验带回去,注重强基础创新思路,推进标准化规范化运营管理,打造特色品牌,助力高质量发展。
位于丰泽区通吉路成洲工业区的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人才社区”,以“汇集建筑专业人才”为核心功能定位,聚力打造品牌园区、品牌企业,“让建筑有故事、让园区有温度、让街区有活力”,致力于打造一个以建筑服务产业为主导,集人才引进、培育、孵化、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人才聚集区。
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人才之家”负责人吴辉说:“包括建筑服务产业园、雀幸等在内,这里为年轻人创造了很好的办公条件,还引进了咖啡、餐饮等符合年轻人口味的业态。希望今后挖掘更多企业资源,参与到‘人才之家’建设中来,进一步提升园区人才服务质量。”
大家还参观了雀幸联合上东区“人才之家”、晋江市创新创业创造园“人才之家”、泉州(晋江)国际人才港、泉州城市金融会客厅等,在“沉浸式”体验中开拓思维、交流互鉴。
座谈交流
推动“人才之家”
从2.0版向3.0版升级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泉州城市金融会客厅、石狮乘式人才社区、泉州市(惠安)人才创享中心、世界瓷都人才会客厅等相关负责人汇报“人才之家”经验做法。
“泉州城市金融会客厅作为金融板块的‘人才之家’,目标定位是打造‘泉州人才创业融资第一站’。我们积极打造全能‘金融超市’,涵盖泉创人才基金、科创天使基金、知识产权基金3支涉才基金,以及‘科创贷’‘精英贷’‘知识产权融资租赁’等人才融资产品,为人才提供面对面个性化金融服务。”泉州城市金融会客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各类人才提供担保服务2.4亿元,惠及海内外博士等高层次、高学历人才近100名;推动落地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项目37个,投资金额49.11亿元。
当前,随着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市“人才之家”已经从“规范化建设”的2.0版向“高质量建设”的3.0版迈进,进入从量到质的关键转变阶段。下一阶段,泉州将建设什么样的“人才之家”?
会上,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强调,要突出团结引领,把加强对人才的团结教育引导和政治引领吸纳,作为“人才之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人才之家”成立兼合式党支部,把优秀人才发展成为党员,增强人才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要突出平台搭建,从作为活动场所的单一功能,向创新创业支持、人才项目对接等多功能拓展,以平台搭建进一步汇聚社会资源,丰富阵地内涵,增强阵地实用性、活跃度和人才黏度。要突出贴心服务,将站点建设与人才服务下沉捆绑,常态化开展涉才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人才寻访登记、人才需求诉求代办帮办,以及在地文化讲解、茶咖休闲交流,凸显人才“城市伴侣”独特作用,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和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