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1月16日

“双11”静悄悄

□本期主持人:郑运钟

主持人:今年的“双11”,用三个字来概括比较贴切:静悄悄。百度指数显示,“双11”的热度已是一年不如一年。其搜索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此后逐年下降。今年更是可以称为一个“冰点”,峰值搜索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0%,离曾经巅峰期的关注度更是差距甚远。

是电商进入瓶颈期?还是消费者更加理性?背后到底折射了哪些消费理念之变?今年的“双11”,显然是一个观察消费市场的风向标。

本期嘉宾:江德斌 张玉胜 卞广春

电商步入成熟期

□江德斌(学者)

“双11”低调冷清既是现实消费的映射,也是电商步入成熟期的标志。说明随着经过15年来,“双11”培育市场的目标完成,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网购模式,经常在电商平台上购物,大型促销活动的效能逐渐减弱。也说明,消费者对“双11”产生了“审美疲劳”,不再为一点优惠出手,理性消费逐渐成为主流消费模式。

对于电商行业的发展来讲,过往的冲动型消费,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提振业绩,却衍生出刷单、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诸多问题,令消费者的体验感受挫,也不利于老实经营者。所以,理性消费趋势是好现象,表明消费者逐渐成熟,对商品和服务更加挑剔,将促进平台和商家转变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推动电商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7.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06万亿元,增长1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6%,在消费中占比稳步提升。由此可见,全民网购局面形成之后,网络用户红利将逐渐消退,“双11”等促销节的拉动作用,也必然会减弱,网购行业步入存量竞争阶段,需要采取更高阶的竞争策略。

电商平台需坚持长期战略,将资源用于提升品质上,肃清各种销售乱象,努力改善消费体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商品、更贴心的服务,让网购变得更容易、消费者更放心。

消费者更趋理性

□张玉胜(公务员)

如今,年轻消费者虽仍不放弃“薅羊毛”,但却不再“疯狂买买买”。近日,贝恩咨询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2023年“双11”:理性和感性双管齐下,赢得消费者青睐》显示,与2022年相比,77%的消费者计划在今年“双11”减少消费支出或维持和去年一样的水平。普华永道发布的《2023年全球消费者洞察调研》也显示,51%的中国消费者正在减少非必需品支出,而对于必需品,人们开始选择更低价的购买途径。

诚如有消费者所言:“平时经常看直播,也都有折扣,该买的都买了,‘双11’没啥好买的了。”刚刚过去的这个“双11”,就更凸显出头部主播热度在降低的趋势。现实中,网友们都会奔向各自感兴趣的直播间,抑或在多个直播间之间反复“横跳”,一方面是对主播的感兴趣,一方面也是在瞄准可薅的“羊毛”。

人们对“双11”购物节心态平复和消费理性,更缘自对电商在各类促销、优惠、推广活动中所藏匿的“埋雷”“挖坑”“设陷阱”等营销套路的反感与疲惫。网友对此留言:“这是一种积极正向的消费选择”“回归到自身需求和产品本身真香”。期待理性消费成为人们生活常态,也倒逼电商营销更诚实守信、接地亲民。

关注消费新热点

□卞广春(职员)

今年“双11”,以电竞、骑行、滑雪、潮玩等为代表的“多巴胺消费”开始爆发,百亿品类新赛道上更多新商品和新型消费者正在涌现。

“多巴胺消费”兴起,彰显了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健康和快乐。人的一生,既是为健康和快乐奋斗,也是为了享受健康和快乐。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是脑功能的物质基础。当一个人感到快乐时,大脑就会释放它。“多巴胺消费”,是消费者因为悦己需要,购买电竞、骑行、滑雪、潮玩等为代表的装备,为自己的情绪价值买单。“多巴胺消费”的兴起,反映了当代人的生活已经跨过了温饱线,不再停留在食品、衣着、生活类的基本需要消费,而是注重情绪价值的商品,为快乐买单,追求更高层次、更高品质的消费。

多巴胺穿搭、多巴胺妆容、多巴胺茶饮等“多巴胺消费”流行,提醒生产、销售、开发设计等领域,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将人的健康、快乐、运动等消费放在重要位置,以提高和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要,获得更高的经济增长和更快的发展速度。

此外,国货及智能化商品销售火爆彰显国人自信。天猫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0时,共有402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元,其中有243个是国货品牌。和消费者原来“追求进口”不同,随着国货质量崛起、品牌信誉提高,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开始青睐物美价廉的国货,购物心态更健康了。

--> 2023-11-16 □本期主持人:郑运钟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53904.html 1 “双11”静悄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