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1月16日

泉州预包装食品出口快速增长

四年来市场采购贸易累计出口量约占全国试点总量的八成

海关工作人员对预包装食品开展监管

11月13日,由石狮市盛瀚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申报出口的一批货值1.4万美元的饮料、调味品,从泉州石湖港区启程,漂洋过海运往东南亚。

这是自石狮服装城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预包装食品试点4年来,泉州外贸版图上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小场景。然而,一项政策创新却让企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出口便利和真真切切的订单增长。

□本报记者 刘倩 通讯员 郭晋翔 张焕之 文/图

出口方式更简便

走进盛瀚进出口公司的仓储车间,手工面线、永春老醋、双塔味精、达利面包……眼前满是印着中国字、飘着泉州味的食品。如果不经介绍,外人可能会误以为这是附近哪个超市的仓库,其实,它们的下一站大多是国外某个华人超市。

“传统贸易方式出口的食品,基本上起始点都在生产企业,货物的品种一般比较单一,而且大多使用国外客商定制的标签,所以一看包装,就会知道是做出口的。市场采购出口不一样,只要符合国内市场流通要求,同时又在预包装出口试点类目下,就能直接出口国外。”外贸业内人士介绍说,“在传统贸易出口规则下,出口食品要在产地向海关提交出口申请,来自不同产地的食品集货十分不便,成本也较高。”

泉州海关有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预包装食品试点模式,是指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指定种类的预包装食品,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15万美元以下、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指定海关办理通关手续的出口食品贸易形式。

“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模式,企业可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商品,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办理出口通关手续,不但优化了监管要求,通关流程上也更便利,实现了多品类、多产地的预包装食品‘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通关’,给中小微企业出口食品提供了合规便利化的‘阳光通道’,为整个新业态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泉州海关驻石狮办事处核查科科长陈荣旭表示。

面向市场更广阔

2019年11月,泉州石狮服装城全国首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预包装食品试点运行;2023年9月,晋江国际鞋纺城新增试点,全省两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预包装食品试点均落地泉州。4年来,这项政策创新,为泉州外贸企业创造便利的同时,更带来了稳定的业务增长。

“东南亚国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华侨’。”盛瀚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施进忆介绍,在公司主要出口地菲律宾,泉州人占比较大,他们有的定居在当地,有的常年在当地工作,对中国口味、泉州口味的东西特别偏爱,但一些家乡风味的小吃、调味料,在当地大超市几乎买不到,主要由华人小超市供应。华侨采购商经营着东南亚当地相当规模和数量的食品商超和餐饮场所,对各类预包装食品的需求较大,但采购订单采购品类杂、生产厂家多、批次多、单批数量小。通过市场采购预包装食品出口,方便快捷,能够极大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以一款保质期仅三个月的酸奶味面包为例,如果以传统贸易方式出口,经当地总经销到达超市终端,上架时的保质期通常只剩一个多月,但通过预包装食品试点模式出口,从申报出口到抵达出口目的地,通常能在一周内完成。加之石湖港每周有5个航线到马尼拉,运程只需两天半,时效有保障,更加方便企业拓展东南亚市场。

出口时效的提升,也意味着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施进忆透露,如今公司每周都会安排3—5个货柜的糖果、啤酒饮料、方便面等预包装食品出口,今年全年预计将出口100多个货柜的预包装食品,较去年增长10%左右。

据泉州海关统计,试点运行4年来,泉州累计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预包装食品8529批,货值14.4亿元,约占全国试点总量的八成,成为地方出口食品贸易的重要补充和泉州外贸发展的新动能,形成独具福建地方特色的出口贸易新业态。

目前包含糖果、巧克力、糕点饼干、啤酒饮料、方便面等在内的20类产品,从泉州出口往东南亚、非洲和中东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泉州石狮国际食品城作为市场集聚区,已有200余家食品企业、600余家店铺入驻,形成食品贸易新的增长点。

--> 2023-11-16 四年来市场采购贸易累计出口量约占全国试点总量的八成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53955.html 1 泉州预包装食品出口快速增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