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骤降的气温不但对人体的御寒能力带来考验,不断来袭的“冷气”也容易刺激到不耐寒的机体血管。此时想要保护血管不受寒潮侵扰,在注意物理保暖的同时,也可以从饮食方面入手,如适当选食一些有助于养护血管的食物,或烹煮一些兼具养护血管的药膳汤粥来吃,帮助血管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
□本报记者 陈士奇/文 CFP/图
吃对食物护血管
“心血管的健康,与每日三餐是否合理搭配密切相关,一日三餐要保持食物的多样性,才有利于保护心血管。”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陈旻提醒,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能为血管健康打下良好基础。除了不要挑食、不要暴饮暴食之外,日常饮食中讲究荤素搭配,烹餐时多以蒸、煮、涮等清淡方式,避免食用过多的“三高”食物,即高油脂、高盐及高糖的食物,在主食的选择上,多进行“粗细”搭配,适当增加一些粗粮的食用比重。以上诸多看似不起眼的饮食习惯沿承,都能为心血管“穿上一件保护服”,有助于其保持较好的抵抗力。“入冬后,依循中医上所讲的‘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将一些能够为身体补充热能且具有清淡甘温之味的食物混搭食用,有助养护血管。”在泉州市中医院心病科主任医师叶靖看来,冬季烹煮鸡、鸭、鹅等禽肉时,搭配上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食,就可以在为身体补充能量及营养的同时,起到强健血管的作用。
在注重摄入营养均衡的同时,选食一些血管“青睐”的食物,同样对血管的养护、疏通有益。陈旻介绍,例如鲑鱼、金枪鱼、鳗鱼等深海鱼,因富含Q—3脂肪酸,在冬季适当选食,不仅能为身体提供蛋白质,也会起到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的辅助效果,有利于防止一些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或如大豆、红豆、芸豆、豌豆、黑豆、豆腐、豆浆、豆干、豆花等豆类及豆制品,大多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在食用后能帮助降低人体内的总胆固醇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有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助于降低血脂及疏通血管,可以辅助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另外,核桃、榛子、杏仁、腰果、巴旦木、黑芝麻等坚果类食物,蘑菇、平菇、香菇、黑木耳等菌菇类食物,海藻、海带等海产类食物,以及牛奶、蜂蜜等流质食物,在冬日食用,也都能对心血管的健康起到积极影响。
对“症”烹膳养血管
依循“药借食味,食助药性”的道理,在冬季烹调补身餐食时,结合自身体质,有针对性地在配菜中加入一些对血管有益的食材、药材,也能让“补菜”的养身之效更增一筹。
譬如有血压指数偏高或是已经患有高血压的人,陈旻建议,在入冬烹粥时,就可以加入一些紫米、燕麦、荞麦、玉米、山药等杂粮来做配料,或是在炖汤时,加入一些玉米须、蟹味菇、红枣等食材来做汤料,有了这些食材的加入,能让烹煮出的汤粥兼具降低血压、疏通血管等多种食效。如果是血脂指数波动较大,或是已经患有高血脂的人,想让血脂保持在正常值,则可以在日常烹膳时,适当添加一些果蔬食材,如胡萝卜、大蒜、芹菜、洋葱、牛蒡等,由此烹煮出的餐食,在食用后既能帮助降低血脂,也能让血液保持健康状态,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补心、健脾效果。此外,若是已患有心血管相关病症,且有体虚、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体征的人,在冬季烹膳时,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有益气、温补、活血等作用的可食药材,如人参、黄芪、丹参、当归等。又或是属于阴虚内热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入冬后借食养身时,则可以在烹餐中适量添加一些有助身体补虚、除热,且有和脏腑、利水道等作用的食物,如鸭肉、百合、山药、糯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