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泉州30多年的“老朋友”了,1992年,我在牛津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曾经到厦门大学留学,当时就来过泉州,对泉州深厚多元的文化遗产非常感兴趣,因此,后来又来过泉州多次,结识了不少泉州文史界的朋友,并一直保持着联系。
我一直关注着泉州,很多人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参观时,看到的《中国舟船世界展厅》的英文版就是我翻译的。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申遗,我非常替泉州高兴,泉州实至名归。
申遗成功,为包括泉州在内的许多世界遗产城市,都带来了发展机遇,特别是文旅产业,迎来了发展的良好契机。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我希望这些城市能平衡好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精心保护好文化遗产。
众所周知,宋元时期的泉州,是一个国际城市,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此都能和谐相处。因此,宋元时期泉州的国际性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但国际城市的研究难度很大,要克服历史、文字、宗教等种种困难。泉州有很多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历史遗存,如泰米尔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古拉丁文、叙利亚文、八思巴文、英文等多种古文字碑刻,是泉州历史研究值得深入的领域和方向。
多元包容精神是泉州文化最大的特色、最有辨识度的标签,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和宗教在这里和平共存,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的人和谐相处。这种文化的交融和互鉴,不仅丰富了泉州的文化,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宋元泉州书写了许多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美好故事,很有价值,在全球化的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应该学习泉州的开放和包容,推动不同文化和民族的交流和互鉴,共同构建一个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世界。
在未来的发展中,泉州应该继续发扬这种文化交融的精神,放大这一具有辨识度的文化标签,在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的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种文化交融和互鉴的价值。
□本期执行:本报记者 黄宝阳